舌头主要由黏膜肌层构成分为舌尖舌体舌根,舌肌含内外肌,表面舌乳头含味蕾,可发挥味觉功能(不同部位味蕾对味道敏感度有差异)、咀嚼功能(协助牙齿搅拌食物使与唾液混合形成食团)、发音功能(位置形状变化影响语音形成)、吞咽功能(将口腔内食团推送至咽部)、触觉功能(感知口腔内温度质地等保护口腔),儿童咀嚼发音功能发展未完全成熟需合理引导,老年人味蕾可能退化味觉敏感度下降且舌肌力量减弱咀嚼吞咽功能受影响日常饮食可适当调整食物质地。
一、舌头的构造
舌头主要由黏膜、肌层等构成。从形态上可分为舌尖、舌体、舌根三部分。舌肌包括舌内肌和舌外肌,舌内肌纤维呈纵向、横向、垂直等不同走向,可使舌头改变形状;舌外肌包括颏舌肌、舌骨舌肌等,能控制舌头的运动方向,如颏舌肌收缩可使舌头前伸。舌表面有许多舌乳头,包括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等,其中轮廓乳头、菌状乳头等含有味蕾,是味觉感受器所在之处。
二、舌头的功能
(一)味觉功能
舌头通过味蕾感知味道,味蕾能辨别甜、酸、苦、咸等基本味觉。不同部位的味蕾对不同味道的敏感度有差异,一般来说,舌尖对甜较敏感,舌两侧对酸较敏感,舌根对苦较敏感,舌两侧前部对咸较敏感。例如,研究表明,味蕾中的味觉受体蛋白能识别不同化学物质并将信号传递至大脑,从而让人体感知到具体味道。
(二)咀嚼功能
舌头在咀嚼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它能协助牙齿搅拌食物,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便于形成食团,帮助完成咀嚼动作,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初步过程。
(三)发音功能
舌头是发音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形状的变化会影响语音的形成。比如发“d”“t”等音时,舌尖需要抵住上齿龈;发“l”音时,舌尖要抬起接触上颚等,通过舌头的灵活运动来发出不同的语音。
(四)吞咽功能
在吞咽过程中,舌头能将口腔内的食团推送至咽部,协调完成吞咽动作,确保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例如,当食物在口腔内形成食团后,舌头会向后上方运动,将食团推送向咽部。
(五)触觉功能
舌头的黏膜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能感知口腔内的温度、质地等刺激,帮助人体感受食物的冷热、软硬等特性,同时也能感知口腔内是否存在损伤、异物等情况,起到保护口腔的作用。不同人群方面,儿童由于舌头相对柔软灵活,在咀嚼、发音等功能上发展尚未完全成熟,需注意合理引导其舌头的运动发育;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味蕾可能出现退化,味觉敏感度下降,同时舌肌力量可能减弱,在咀嚼、吞咽等功能上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日常饮食中可适当调整食物质地以适应其功能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