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由腺体间质血管组成可单发或多发的赘生物,病因包括雌激素水平过高及炎症刺激,临床表现有异常阴道出血或无症状,分类为子宫内膜息肉和宫颈息肉,诊断可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宫腔镜检查,治疗有观察随访和手术治疗,特殊人群中育龄期需关注月经情况,绝经后阴道流血要重视排查,有炎症病史者需积极治疗妇科炎症。
一、定义
子宫息肉是子宫局部内膜过度生长形成的赘生物,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可单发或多发,可生长于子宫腔内任何部位。
二、病因
1.雌激素水平过高:长期雌激素刺激可促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育龄期女性因雌激素相对活跃易患,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也可能增加风险。
2.炎症刺激:长期妇科炎症刺激子宫黏膜,可引发局部内膜增生形成息肉,如阴道炎、宫颈炎未及时治疗迁延不愈可能诱发。
三、临床表现
1.异常阴道出血:常见于育龄期女性,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间期出血;绝经后女性可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
2.无症状情况:部分单发小息肉可无明显症状,仅在妇科检查或其他检查时偶然发现。
四、分类
1.子宫内膜息肉:发生于子宫宫腔内,由子宫内膜腺体、间质和血管组成,多与雌激素水平异常及炎症相关。
2.宫颈息肉:发生于宫颈部位,多由慢性宫颈炎长期刺激导致宫颈黏膜局部增生形成,通常为单个,也可多个。
五、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妇科双合诊或三合诊初步检查子宫形态、大小及有无赘生物等情况。
2.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是常用方法,可清晰显示宫腔内息肉的位置、大小、形态等,有助于初步筛查。
3.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息肉的金标准,可直接观察宫腔内情况,明确息肉位置、数量,并可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明确性质。
六、治疗原则
1.观察随访:对于较小、无症状的息肉,尤其是绝经前无恶变征象者,可定期复查超声等,观察息肉变化。
2.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或较大的息肉,多采用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宫颈息肉可通过息肉摘除术处理。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需关注月经情况,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因雌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影响生育,及时干预有助于维持正常生殖功能。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阴道流血是危险信号,需高度重视,及时通过相关检查排查子宫息肉等病变,因绝经后激素水平变化,息肉有一定恶变潜在风险。
3.有炎症病史女性:需积极治疗妇科炎症,控制炎症刺激可降低子宫息肉发生风险,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避免不洁性生活等可能诱发炎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