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拔牙是口腔科用专业器械拔除病损牙齿以解决相关问题,适应证有严重龋坏、牙周病、阻生智齿、正畸治疗、外伤牙,操作流程包括术前评估、局部麻醉、用器械拔除及处理拔牙创,术后要注意止血护理、饮食要求、感染预防和异常情况处理,特殊人群里儿童需家长陪同且操作轻柔,孕妇选安全时段并说明妊娠,老年人要评估基础疾病控制情况并加强口腔护理等。
一、定义
口腔拔牙是口腔科运用专业器械将病损牙齿从口腔内拔除的治疗操作,旨在解决因牙齿病变(如严重龋坏、牙周病、阻生智齿等)引发的疼痛、感染及其他潜在并发症等问题。
二、适应证
1.严重龋坏:牙齿龋损范围过大,经保守治疗无法修复,继续留存可能引发牙髓感染、根尖周病变等。
2.牙周病:牙周组织严重破坏导致牙齿松动达Ⅲ度,无法通过牙周治疗保留的牙齿。
3.阻生智齿:智齿萌出位置异常,反复引起冠周炎、邻牙损伤或导致牙列拥挤等情况时需拔除。
4.正畸治疗:为排齐牙列、调整咬合,根据正畸方案需要拔除的牙齿。
5.外伤牙:因外力撞击等导致牙冠折断、牙根折裂无法保留的牙齿。
三、操作流程
1.术前评估:通过口腔检查(视诊、探诊等)及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CT等),明确牙齿位置、周围组织关系及病变程度。
2.局部麻醉:根据拔牙部位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如浸润麻醉、阻滞麻醉),使拔牙区域痛觉消失,保障操作时患者舒适。
3.器械拔除:使用牙钳、牙挺等器械,逐步将牙齿脱位取出。拔除后检查拔牙创完整性,若有出血或组织损伤,进行相应止血、缝合等处理。
四、术后注意事项
1.止血护理:拔牙后需咬紧棉球30~40分钟以止血,24小时内避免频繁漱口、刷牙,防止血凝块脱落导致出血。
2.饮食要求:术后宜进食温软食物,避免过热、过硬食物刺激拔牙创,24小时内不宜用拔牙侧咀嚼。
3.感染预防:一般情况下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但若存在感染风险高的情况(如复杂拔牙等),可遵医嘱短程使用抗生素,需注意避免儿童滥用。
4.异常情况处理:若出现明显出血不止、剧烈疼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复诊。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拔牙需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操作前需安抚儿童情绪,确保配合。由于儿童牙槽骨较疏松,操作需轻柔,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愈合及全身反应。
孕妇:孕期拔牙需谨慎,一般选择妊娠4~6个月相对安全的时段,术前需向医生说明妊娠情况,术后注意休息,预防感染。
老年人:拔牙前需评估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确保身体状况能耐受操作。术后加强口腔护理,密切观察伤口愈合,预防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