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多种因素引发、以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眼表疾病,发病因泪液分泌、分布及泪膜稳定被打破致眼表炎症等,有眼干涩等症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影响,分为泪液分泌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通过泪液分泌试验等诊断,中老年等特殊人群有定期检查等注意事项。
一、定义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由多种因素引发,以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眼表疾病,表现为眼表泪液的量、质及流体动力学出现异常,致使泪膜稳定性下降,同时伴有眼表炎症、眼表损伤以及神经功能异常,进而产生眼部不适症状。
二、发病机制
泪液的正常分泌、分布及泪膜的稳定是维持眼表健康的关键。当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强或者泪液成分异常时,会打破泪膜稳态,引发眼表炎症反应,造成眼表上皮细胞损伤,最终导致干眼症的发生。
三、症状表现
主要有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视力波动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疲劳、眼红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四、危险因素
年龄:中老年人群发病率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泪液分泌功能逐渐减退。
性别:绝经后女性更易患病,这与雌激素水平变化影响泪液分泌有关。
生活方式:长期使用电子设备,会使眨眼频率减少,泪膜破裂时间缩短;长时间待在空调环境中,空气干燥,泪液蒸发加快;吸烟等不良习惯也会增加干眼症的发病风险。
病史:患有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泪液分泌;有眼部手术史(如白内障手术等)可能破坏眼表结构,导致泪液分泌或分布异常。
五、分类
泪液分泌不足型:主要是泪腺分泌泪液的功能下降所致,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等。
蒸发过强型:多由睑板腺功能障碍引起,睑板腺分泌的脂质异常,影响泪膜的稳定性,导致泪液蒸发过快。
六、诊断方法
泪液分泌试验:通过检测一定时间内的泪液分泌量来评估泪液分泌情况。
泪膜破裂时间测定:反映泪膜的稳定性,时间越短,提示泪膜稳定性越差。
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可全面评估眼表情况,包括泪膜、角膜、结膜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中老年人群: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关注泪液分泌及眼表状况,合理调整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
绝经后女性:需留意激素变化对泪液分泌的影响,可适当增加富含雌激素食物的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干预。
长期使用电子设备人群:要控制使用时长,每使用电子设备30-40分钟,应休息5-10分钟,增加眨眼频率以维持泪膜稳定。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病,遵循医生治疗方案,定期监测眼部情况,预防干眼症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