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泪膜稳态失衡的眼表疾病,发病机制包括泪腺自身功能减退等致泪液分泌不足、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致泪液蒸发过强、全身性代谢病等致泪液成分异常,病理表现有眼表上皮损伤炎症等,症状有眼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视物模糊等,儿童等特定人群易受影响,诊断需结合多项检查,治疗优先非药物干预且药物依据病因个体化处理。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眼表疾病,核心是泪膜稳态失衡。发病机制层面1.泪液分泌不足:包括泪腺自身功能减退,如中老年人群因生理老化泪腺分泌能力下降,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攻击泪腺,使其分泌泪液减少;儿童若存在先天性泪腺发育异常,也会引发泪液分泌不足,长期近距离用眼等不良习惯也可能影响泪腺正常功能发挥。2.泪液蒸发过强:多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睑板腺分泌油脂异常会破坏泪膜的脂质层,导致泪液蒸发加快,长期处于空调环境、长期使用电子设备等人群,因眨眼频率减少等因素,易出现泪液蒸发过强情况,女性在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阶段,睑板腺功能也可能受影响。3.泪液成分异常:泪液中的电解质、蛋白质等成分发生改变,影响泪膜稳定性,一些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可能导致泪液成分出现异常变化。病理表现与症状层面眼表会出现上皮损伤、炎症反应等病理改变,患者主要症状有眼干涩感,常感觉眼睛像缺水般干燥;异物感,好像有小颗粒在眼中;烧灼感,眼睛有火辣的感觉;还可能出现视物模糊等情况,不同个体症状表现轻重程度有所差异。不同人群特点及影响1.儿童群体: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频繁揉眼等不良习惯易引发干眼症,需关注其用眼环境及用眼时长,避免因不当用眼导致泪膜稳态失衡。2.女性群体: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激素水平变化阶段易受干眼症影响,生理期激素波动可能影响泪液分泌,孕期身体代谢等变化可能改变泪膜状态,更年期激素水平大幅下降也会对眼表产生影响。3.特定职业人群:长期从事用眼强度大工作的人群,如程序员、设计师等,因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眨眼频率降低,泪液蒸发增多,增加了干眼症发生风险。4.有基础病史人群:有眼部手术史、眼部炎症病史等的患者,眼表结构或功能已受一定影响,发生干眼症风险更高,需在相关治疗后密切关注眼表泪膜情况。诊断与治疗原则诊断需结合症状、泪液分泌试验(如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等多项检查综合判定。治疗上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改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增加眨眼频率等)、保持眼部湿润(使用人工泪液喷雾等),药物治疗需依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药物,且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特点进行个体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