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眼症是眼表泪膜稳态失衡的常见眼表疾病致眼表组织损伤伴眼部不适,发病机制涉及泪液分泌不足、蒸发过强及成分异常,常见症状为眼干涩等,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分类包括泪液分泌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诊断方法有泪液分泌试验等,特殊人群如中老年、女性特殊时期、长期用电子设备者、自身免疫病患者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定义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以眼表泪膜稳态失衡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眼表疾病,其导致眼表组织损伤并伴有眼部不适等症状。
二、发病机制
主要涉及泪液分泌不足、泪液蒸发过强及泪液成分异常。泪液由泪腺等分泌,若泪腺功能减退等可致泪液分泌不足;睑板腺功能障碍等会引起泪液蒸发过强;泪液中脂质、黏蛋白等成分异常也会打破泪膜稳态。
三、常见症状
患者常出现眼干涩感,有异物感、烧灼感,畏光,视物模糊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眼疲劳等情况。
四、危险因素
年龄:中老年人群高发,随年龄增长,泪腺功能等会出现生理性衰退,易引发干眼症。
性别:女性相对多见,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如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激素波动时更易出现眼部不适。
生活方式:长期使用电子设备,长时间专注屏幕会使眨眼频率减少,影响泪膜稳定性;长期处于空调环境,空气干燥易致泪液蒸发加快;佩戴隐形眼镜,若清洁护理不当或佩戴时间过长,可影响泪膜状态。
病史:患有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泪腺等相关组织,易并发干眼症。
五、分类
泪液分泌不足型:因泪腺分泌泪液的功能减退等原因导致泪液量不足,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况引发的泪腺损伤。
蒸发过强型:多由睑板腺功能障碍等致使泪液脂质层异常,引发泪液过度蒸发,如睑板腺堵塞等可影响其正常分泌脂质以维持泪膜稳定。
六、诊断方法
泪液分泌试验:通过检测一定时间内的泪液分泌量来评估泪液分泌情况。
泪膜破裂时间测定:用于判断泪膜稳定性,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提示泪膜不稳定。
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可全面评估眼表情况,包括泪膜、角膜等的状态。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中老年人群:应注意合理安排用眼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可适当进行眼部热敷等缓解眼部疲劳。
女性特殊时期:生理期、孕期、更年期等激素变化时,需密切关注眼部不适,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长期使用电子设备人群:要定时休息,遵循20-20-20原则(每看20分钟电子屏幕,远眺至少20英尺即约6米外的物体20秒)。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定期监测眼部情况,严格遵循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干眼症的发生风险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