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性疾病涵盖多种类型多发生于性活跃生育期女性,病因包括常见病原体感染及经期卫生不良等诱因,临床表现急性有下腹痛等全身症状慢性有反复隐痛等,分类分急性和慢性,诊断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治疗急性以抗生素为主必要时手术慢性综合治疗,特殊人群育龄女性要注重性卫生孕妇谨慎用药老年女性注意个人卫生。
一、定义
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涵盖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及盆腔腹膜炎,多发生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
二、病因
1.病原体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此外,需氧菌与厌氧菌混合感染也较为多见。
2.诱因:经期卫生不良(如使用不洁卫生巾、经期性生活等)、不洁性生活、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如刮宫术、输卵管通液术等)、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如阑尾炎、腹膜炎等)均可能诱发盆腔炎。
三、临床表现
1.急性盆腔炎:多有下腹痛、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表现,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寒战、高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若有盆腔脓肿形成,可触及下腹部包块并伴有局部压迫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腹泻等)。
2.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主要表现为反复下腹部隐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部分患者可伴有月经紊乱、不孕等情况。
四、分类
1.急性盆腔炎:起病急,症状明显,病情进展快,需及时抗感染等治疗。
2.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盆腔炎迁延而来,病程较长,症状相对迁延,可伴有盆腔组织粘连等改变。
五、诊断
需结合病史(如是否有宫腔操作史、经期卫生情况等)、典型症状体征(下腹痛、发热等)及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超声检查(可发现盆腔积液、输卵管增粗等)、腹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盆腔情况并取组织活检)等综合判断。
六、治疗原则
1.急性盆腔炎:以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主,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必要时手术治疗(如脓肿破裂、药物治疗无效等情况)。
2.慢性盆腔炎:可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中药治疗、物理治疗等,同时需注意增强机体抵抗力。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女性:需注重性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减少宫腔内手术操作的不必要风险,若有盆腔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
2.孕妇:患盆腔炎时需谨慎用药,应遵循医生指导,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母婴情况。
3.老年女性:因免疫力相对较低,需特别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若出现下腹部不适等情况应及时排查盆腔炎可能,尽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