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牙周组织长期受菌斑、牙石刺激引发牙周炎致其退缩,刷牙方法不当、不及时清除食物残渣等致炎症累积引发,不合适修复体机械刺激致局部循环障碍,不正常咬合致局部受力不均破坏结构,女性特殊生理期激素变化致敏感易退缩,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因免疫力下降或影响牙槽骨引发,年龄增长致生理性退缩且伴其他因素加速,吸烟影响血液循环和免疫易致其发生率高。
一、牙周疾病因素
牙周组织长期受到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是导致牙龈萎缩的重要原因。菌斑是粘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生物膜,牙石则是菌斑矿化形成的硬质沉积物,它们持续刺激牙龈,引发牙龈炎,若未及时治疗,炎症进一步向深部牙周组织蔓延,发展为牙周炎,炎症会破坏牙龈结缔组织、牙槽骨等,导致牙龈逐渐退缩。例如,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中牙龈萎缩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牙周健康人群。
二、口腔卫生不良相关因素
刷牙方法不当是常见诱因之一,如长期采用用力横刷的方式刷牙,会直接损伤牙龈边缘及牙槽骨,致使牙龈退缩。此外,不及时清除食物残渣、牙菌斑等,也会为细菌滋生创造条件,进而诱发牙龈炎症,长期累积可引发牙龈萎缩。
三、不良修复体影响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若设计不合理或佩戴不贴合,会长期对牙龈产生机械性刺激,导致牙龈组织受到压迫、摩擦,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久而久之造成牙龈萎缩。
四、咬合创伤因素
不正常的咬合关系,如牙齿过度磨损、错颌畸形等,会使牙齿承受异常的咬合力,造成牙龈局部受力不均,长期的创伤性咬合会破坏牙龈及牙周组织的正常结构,引发牙龈萎缩。
五、内分泌紊乱因素
女性在孕期、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影响牙龈组织的代谢和抵抗力,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易发生炎症性退缩,出现牙龈萎缩现象。
六、全身性疾病因素
某些全身性疾病也与牙龈萎缩相关,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下降,牙周组织易受细菌侵袭,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增加了牙龈萎缩的发生风险;此外,像骨质疏松症等疾病,会影响牙槽骨的结构和密度,间接导致牙龈支持组织丧失,引发牙龈萎缩。
七、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生理功能逐渐衰退,牙龈组织会出现生理性退缩,这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表现为牙龈边缘缓慢向牙根方向移动,但一般程度较轻,若同时伴有其他致病因素,可能会加速牙龈萎缩的进程。
八、吸烟因素
吸烟会对牙周组织产生多方面的不良影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降低牙龈的免疫功能,使牙龈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和炎症侵袭,长期吸烟的人群牙龈萎缩的发生率通常高于非吸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