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湿疹是发生于手部的湿疹性皮肤病病理基础为皮肤炎症反应可累及表皮及真皮层病因包括接触性因素个体易感性生活方式因素临床表现有皮肤损害形态及好发部位诊断依据详细病史与典型临床表现并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病治疗原则为避免刺激因素修复皮肤屏障及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且不同人群用药需注意。
一、定义
手部湿疹是发生于手部的湿疹性皮肤病,属于湿疹的常见类型,其病理基础为皮肤的炎症反应,可累及手部的表皮及真皮层。
二、病因
1.接触性因素:长期接触刺激性物质是重要诱因,如肥皂、清洁剂、有机溶剂(如汽油、油漆稀释剂)等,这些物质可破坏皮肤屏障功能,引发炎症反应;部分人群对某些致敏原(如金属、橡胶、某些化妆品中的成分)过敏,接触后也可诱发手部湿疹。
2.个体易感性:遗传因素影响个体对湿疹的易感性,若家族中有湿疹病史,个体发病风险可能增加;皮肤屏障功能先天较弱者,更易受外界刺激影响而发病。
3.生活方式因素:长期频繁洗手、处于潮湿环境(如从事厨师、清洁工等职业)的人群,手部皮肤长期受水或潮湿环境影响,屏障功能易受损,易患手部湿疹;女性因日常接触化妆品、首饰等机会较多,相对男性可能有更高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形态:可表现为手部干燥、红斑、丘疹、水疱,急性期可能出现渗出,慢性期则常见皮肤肥厚、粗糙、皲裂等,不同患者症状轻重及表现形式有差异,儿童患者皮疹可能更偏向于红斑、丘疹等急性期表现,且因皮肤娇嫩,症状可能相对局限。
2.好发部位:常累及手指、手背、手掌等部位,不同个体具体好发部位可能略有不同,部分人群可能以某一特定区域为主,如指尖、指侧缘等。
四、诊断
主要依据详细病史(接触史、过敏史等)及典型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医生需排除手癣(手癣多单侧发病,真菌镜检或培养可阳性)、接触性皮炎(有明确接触致敏原史,皮疹与接触部位一致)等其他类似皮肤病。
五、治疗原则
1.避免刺激因素:首要措施是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刺激性物质或致敏原,如工作中需接触刺激性物质时应佩戴防护手套;日常洗手应使用温和的洗手液,避免水温过高及过度搓洗。
2.修复皮肤屏障:使用具有保湿功能的护肤品,帮助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如含尿素、甘油等成分的护手霜,对维持手部皮肤健康、减轻湿疹症状有一定帮助。
3.药物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外用药物,如轻度湿疹可选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乳膏等,但若为儿童患者,需谨慎选择药物,优先考虑温和且安全性高的制剂,避免使用强效激素长期涂抹。特殊人群如妊娠期女性,用药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