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致的先天畸形,分左向右、右向左分流及无分流型,遗传和环境是病因,临床表现因类型不同,诊断靠超声心动图等,治疗有手术和介入,预后与病情及治疗时机相关,新生儿婴儿期需密切观察,女性患儿妊娠前要评估产检,患儿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感染合理作息保证营养摄入且要定期随访。
一、定义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畸形,是儿童最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之一。
二、分类
1.左向右分流型:常见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因左右心腔存在压力差,血液自左向右分流,一般无紫绀,但若分流量大,可致肺循环血量增多,引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
2.右向左分流型:以法洛四联症为例,包含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静脉血未经充分氧合进入体循环,出生后即出现口唇、甲床紫绀,活动耐力差。
3.无分流型:如肺动脉狭窄,系右心室与肺动脉间血流通道狭窄,影响右心排血,可致右心室肥厚等。
三、病因
1.遗传因素:染色体畸变可增加发病风险,如21-三体综合征患儿常伴先天性心脏病。
2.环境因素:母亲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等,或接触放射性物质、服用某些致畸药物等,可干扰胎儿心脏发育。
四、临床表现
1.左向右分流型:轻症可无症状,中重度时出现活动后气促、乏力,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儿。
2.右向左分流型:出生后即有口唇、甲床青紫,活动或哭闹时紫绀加重,活动耐力明显差于正常儿童。
五、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为主要检查手段,可清晰显示心脏结构及血流情况,明确缺损部位、大小等。
2.心电图:反映心脏电活动,辅助判断有无心肌肥厚等情况。
3.心导管检查:适用于复杂先心病,可明确血流动力学改变等。
六、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时机行心脏畸形矫正手术,如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等。
2.介入治疗:部分简单先心病可通过导管技术封堵缺损,如动脉导管未闭的封堵治疗。
七、预后
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者,部分可接近正常儿童生长发育;病情严重未及时治疗者预后较差,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新生儿及婴儿期:症状可能不典型,需密切观察呼吸、肤色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女性患儿:妊娠前需评估心脏功能,妊娠期间需加强产检,关注心脏负荷变化。
生活方式:患儿应避免剧烈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合理安排作息,保证营养摄入以促进生长发育。
随访管理:有先心病病史患儿需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生长发育等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