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心悸是患者自觉心脏跳动不适感可表现为心跳异常,常见原因有生理性的剧烈运动、精神因素、生活习惯等和病理性的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贫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儿童出现需警惕先心病,更年期女性要关注情绪调节,老年人需警惕心血管疾病进展,出现时需通过心电图等检查明确病因制定诊疗方案。
一、定义阐释
心慌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可表现为心跳过快、过慢、不规则或心搏有力等。
二、常见原因分类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运动时身体需氧量增加,心脏代偿性加快搏动,可引发心慌心悸,一般休息后可缓解。
2.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兴奋,可导致心慌心悸,去除诱因后多能改善。
3.生活习惯:大量吸烟、饮酒、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其中的尼古丁、酒精、咖啡因等成分可刺激心脏,引起心慌心悸。
(二)病理性因素
1.心血管疾病
心律失常:如早搏(房性、室性等)、心房颤动、心动过速等,可导致心脏节律异常,引发心慌心悸,心电图等检查可明确诊断。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心肌供血不足时可出现心慌心悸,常伴胸痛等症状。
心肌病: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影响心脏泵血,可引起心慌心悸。
2.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素分泌过多,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表现为心跳增快、心慌心悸,常伴多汗、消瘦等表现,甲状腺功能检查可助诊。
3.贫血: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减少,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心脏为满足机体氧需求而代偿性加快搏动,从而出现心慌心悸,血常规检查可发现贫血相关指标异常。
4.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常见于更年期女性,因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影响自主神经功能;长期精神压力大的人群也易出现,表现为心慌心悸,多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相关检查常无明显异常。
三、不同人群特点及应对
(一)儿童
儿童出现心慌心悸需警惕先天性心脏病等,若伴随口唇发绀、活动耐力下降等表现,应及时就医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排查器质性病变。
(二)女性(更年期)
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心慌心悸,需关注情绪调节,可通过适当运动、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必要时可在医生评估下进行激素相关调理。
(三)老年人
老年人出现心慌心悸要高度警惕心血管疾病进展,如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需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干预。
四、诊断与排查
出现心慌心悸时,需通过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心脏节律,甲状腺功能检测排查甲状腺疾病,血常规了解有无贫血等,以明确病因,针对性制定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