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可通过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等手术实现临床治愈,预后受脱落时间(短则成功率高,长则视网膜有不可逆改变)和范围(范围小预后好,黄斑受累视力恢复受影响)影响,儿童需尽早手术、限剧烈运动并定期复查,老年术前术后控基础病,女性围术期注意激素和情绪,术后均要避免长时间用眼、避免增眼内压行为、保持规律作息。
一、视网膜脱落的治疗可行性
视网膜脱落是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实现临床治愈的。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巩膜扣带术、玻璃体切割术等。巩膜扣带术通过在眼球外部放置硅胶带等,使眼球壁缩短,促使脱离的视网膜贴合到眼球壁上;玻璃体切割术则是进入眼球内部,清除混浊玻璃体或处理增殖的视网膜前膜等病变组织,再注入惰性气体或硅油等使视网膜复位,让视网膜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二、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1.脱落时间:视网膜脱落发生后,若能在较短时间内(通常建议在数天至数周内)接受手术,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因为随着脱落时间延长,视网膜可能出现变性、萎缩等不可逆改变,会降低术后恢复效果。例如,脱落超过数月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往往不如脱落时间短的患者。
2.脱落范围:视网膜脱落范围越小,手术操作相对越简单,视网膜复位的可能性越大且预后较好;若脱落范围广泛,涉及多个象限甚至累及黄斑区,手术难度增大,术后视力恢复等预后情况可能不理想。黄斑区是视力最敏锐的区域,若黄斑区受累,即使手术使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也可能受到明显影响。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视网膜脱落多与先天性因素等有关,需尽早手术,术后要严格限制剧烈运动,如奔跑、跳跃等,因为儿童眼部组织相对脆弱,剧烈运动易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同时要定期复查眼部情况,密切关注视力发育等情况。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需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将血压稳定在合适范围(如收缩压140~160mmHg、舒张压90~100mmHg左右,具体需遵医嘱),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10mmol/L左右等,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同样要严格控制基础疾病,保持血压、血糖稳定,避免因基础疾病波动影响视网膜恢复。
女性患者:围手术期需注意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对眼部恢复的潜在影响,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情绪波动可能影响身体的应激状态,对眼部血液循环等产生不利影响,不利于视网膜修复。
一般人群术后生活方式:无论何种人群,术后都要避免长时间用眼,如长时间看手机、电脑等;避免用力咳嗽、用力排便等增加眼内压的行为;保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让眼部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