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唇炎由真菌感染引发,瘙痒是因真菌定植后代谢产物等刺激神经末梢致炎性介质释放激活神经纤维传导信号,临床表现有唇部红斑脱屑肿胀等,诊断靠真菌学检查发现菌丝孢子等,治疗分非药物干预(清洁唇部、避免刺激)和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儿童用温和药、过敏体质先测过敏、基础疾病患者控基础病助缓解)。
一、真菌性唇炎瘙痒的机制
真菌性唇炎是由真菌感染(如白色念珠菌等)引发的唇部炎症,瘙痒产生的机制主要是真菌在唇部定植后,其代谢产物及菌体成分刺激唇部皮肤黏膜的神经末梢,引发炎症反应,促使局部释放如组胺等炎性介质,进而激活神经纤维,传导瘙痒信号至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患者产生瘙痒感。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患者唇部可出现红斑、脱屑、肿胀,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唇部皲裂、渗出等表现,瘙痒程度因个体对炎症刺激的敏感差异而有所不同。
(二)诊断依据
通过临床表现初步判断后,需进行真菌学检查,如取唇部病变部位的鳞屑等标本进行镜检,若发现菌丝或孢子,结合培养鉴定出致病真菌,即可确诊为真菌性唇炎伴瘙痒。
三、治疗原则
(一)非药物干预
1.保持唇部清洁:使用温水轻柔清洁唇部,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清除唇部的真菌及炎性分泌物,减轻对局部的刺激,从而缓解瘙痒。例如,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唇部2-3次。
2.避免不良刺激:告诫患者不要搔抓唇部,防止因搔抓导致皮肤破损,引发继发感染,进一步加重瘙痒和炎症。
(二)药物治疗
可选用抗真菌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如外用抗真菌药膏(需遵医嘱选择合适药物),抗真菌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瘙痒症状。但需注意,儿童患者应谨慎使用抗真菌药物,优先选择温和的治疗方式,避免药物对儿童娇嫩的唇部皮肤造成过度刺激。
四、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唇部皮肤黏膜更为娇嫩,发生真菌性唇炎瘙痒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轻柔清洁唇部。若需使用药物,应在医生严格指导下选择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的抗真菌药物,且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唇部反应,如出现红肿加重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
(二)过敏体质患者
过敏体质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前需进行过敏测试评估,因为部分抗真菌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若发生过敏可能会加重唇部瘙痒及其他过敏症状,如唇部肿胀、皮疹等,一旦出现过敏迹象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三)基础疾病患者
对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繁殖,会加重真菌性唇炎的瘙痒及病情。此类患者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严格遵循糖尿病的治疗方案,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从源头上减少真菌滋生的环境,辅助缓解唇炎瘙痒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