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包括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表现,强迫思维是反复出现无意义难控制的观念等,儿童青少年有特定表现,高压力、有家族史人群风险高;强迫行为有重复洗涤、重复检查、重复计数、仪式化行为等,不同人群在各行为上有相应特点及诱因。
一、强迫思维表现
强迫思维是强迫症的核心表现之一,患者会反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闯入性的观念、想法或冲动。例如,反复怀疑自己是否锁好门窗、是否说错话等,这种怀疑并非基于现实的合理担忧,而是毫无意义且难以控制的。研究表明,强迫症患者大脑中负责情绪、认知和决策的区域存在功能异常,导致这类无意义的思维反复出现。从年龄方面来看,儿童青少年可能表现为对某些特定事物的过度担心,如担心自己或家人会发生意外等;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下,长期处于高压力生活方式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强迫思维加重的情况;有家族强迫症病史的人群,相对而言患强迫思维的风险更高。
二、强迫行为表现
1.重复洗涤行为:患者会反复洗手、洗澡等,认为不这样做就会沾染病菌等。有研究显示,这类患者的洗涤行为往往超出正常的卫生需求,且难以自行停止。儿童可能表现为反复要求家长帮忙洗手等;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对卫生的过度关注而加重重复洗涤行为;长期处于卫生条件差但又过度担忧卫生问题的生活环境中,可能促使重复洗涤行为的出现。
2.重复检查行为:比如反复检查电器是否关闭、文件是否放好等。患者即使已经确认过,但仍不放心,必须多次检查。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会表现为反复让家长检查其物品是否摆放正确等;不同生活方式下,工作中需要高度谨慎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过度的重复检查行为;有强迫症家族史的个体在面临可能出现差错的情境时,重复检查行为更易发生。
3.重复计数行为:无缘无故地反复计数,如反复数楼梯的台阶数、反复数路过的车辆数等。这种行为也是无法自控且无实际意义的。在儿童中,可能在特定的成长阶段出现短暂的计数行为,但如果持续存在且影响日常生活,则需考虑强迫症可能;不同性别在计数行为上无显著差异,但生活方式中接触大量有规律数量事物的人群可能更易诱发重复计数行为;有强迫症病史相关的人群在面临刺激时更易出现重复计数表现。
4.仪式化行为:按照特定的、刻板的顺序进行某些行为,如进门必须先迈左脚、走路必须遵循特定路线等。这类行为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则,患者认为不这样做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在玩耍等活动中出现简单的仪式化行为,但如果发展为复杂且影响生活的仪式化行为则需重视;不同生活方式下,习惯遵循固定模式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仪式化行为;有家族遗传倾向的个体在受到特定环境暗示时更易表现出仪式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