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四级,Ⅰ级日常活动不受限,Ⅱ级轻度受限,Ⅲ级明显受限,Ⅳ级不能从事体力活动且休息有症状;基于射血分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收缩功能减退、年龄大发病风险高、诱因多)、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舒张功能异常、老年女性易患、与高血压等生活方式相关)、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兼具收缩舒张异常特点、需密切监测)。
一、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1.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不受限,一般活动不引起乏力、呼吸困难等心衰症状。此级患者心脏结构已有异常,但代偿能力良好,年龄因素可能影响代偿情况,年轻患者代偿能力相对较强,老年患者可能因心脏储备功能下降更易出现症状;性别上无显著特殊差异;生活方式中若保持健康,可延缓心衰进展,有心血管病史者需严格管理基础病。
2.Ⅱ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轻度受限,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心衰症状。体力活动稍受限制,年龄较大者活动耐量下降更明显,女性可能因生理特点在相同活动量下更早出现症状,生活方式中不健康饮食、缺乏运动等会加重症状,有心血管病史者需关注活动量控制。
3.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心衰症状。体力活动受限较明显,老年患者活动能力显著下降,性别差异可能表现为女性在相同病情下恢复较慢,生活方式中不良习惯会加速病情进展,有心血管病史者需严格限制活动并积极治疗基础病。
4.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存在心衰症状,活动后加重。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各年龄段患者均受严重影响,老年患者基础状况差,女性可能因体质等因素症状更复杂,生活方式需严格卧床休息等,有心血管病史者需强化监护和综合治疗。
二、基于射血分数的分类
1.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40%):主要特点是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心排血量下降,年龄越大发病风险越高,男性发病率相对可能略高,长期吸烟、高血压等不良生活方式和心血管病史是重要诱因,心脏收缩功能受损导致泵血不足,影响全身器官灌注。
2.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LVEF≥50%):多与心肌舒张功能异常有关,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尚可但舒张受限,老年女性更易患此病,高血压控制不佳、肥胖等生活方式因素是重要影响因素,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室充盈受限,进而引发心衰表现。
3.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HFmrEF,40%≤LVEF<50%):处于两者之间的状态,其发病机制兼具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的特点,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综合影响,生活方式和病史对其发展有重要作用,心脏功能处于不稳定状态,需密切监测以预防向HFrEF或HFpEF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