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红眼病需保持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的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对公共及家庭环境定期用合适消毒剂擦拭消毒并通风清洁,远离高危场所、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儿童群体需加强看护,免疫力低下人群出现疑似症状要尽快就医并防护。
一、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
1.勤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洁双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如电梯按钮、公共扶手等)后、进食前、处理眼部分泌物后等时刻。研究表明,正确洗手可显著减少手部携带的病菌数量,降低通过手部接触传播红眼病的风险。例如,一项针对公共场所人群的观察性研究发现,坚持规范洗手的人群红眼病感染率较不洗手人群低约60%。
2.避免用手揉眼:手部容易沾染各类病菌,用手揉眼会直接将病菌引入眼部,增加感染红眼病的几率。应提醒儿童及成人时刻注意避免无意识揉眼,可通过佩戴干净手套或及时清洁双手来减少该行为。
二、加强环境消毒措施
1.公共环境消毒:对于公共区域的高频接触物品,如学校、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的门把手、桌椅表面、电梯按钮等,定期使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00-500mg/L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例如,每周至少对公共环境进行1-2次全面消毒,能有效杀灭可能存在的红眼病病原体(如腺病毒等)。
2.家庭环境清洁:保持家庭居住环境的整洁,定期开窗通风,每日通风时间不少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以降低室内病菌浓度。同时,定期清洗和更换床上用品、毛巾等个人物品,并用热水洗涤后在阳光下暴晒,利用高温和紫外线杀灭病菌。
三、避免接触传染源
1.远离高危场所: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公共场所,如公共浴室、未严格消毒的游泳池等。这些场所空气流通差且易有病菌滋生,红眼病病原体在其中传播风险较高。若必须前往,应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一次性眼罩等。
2.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红眼病具有较强传染性,若身边有人患有红眼病,应避免与其共用餐具、毛巾、眼部化妆品等物品,同时尽量减少近距离接触,如面对面交谈时保持适当距离,防止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病菌。
四、特殊人群防护要点
1.儿童群体:儿童好奇心强且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家长需加强看护。教导儿童不随意用手接触眼部,督促其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同时,避免儿童在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场所与其他患病儿童过度亲密接触,若幼儿园等机构有红眼病病例报告,应配合做好隔离防护措施。
2.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自身免疫力较弱,更易感染红眼病。这类人群除严格遵循上述个人卫生和环境消毒措施外,若出现眼部发红、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疑似红眼病症状时,应尽快就医明确诊断,避免病情延误。且在就医过程中需做好防护,防止将病菌传播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