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癌包含子宫内膜癌与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发生于子宫体内膜层,发病多与雌激素长期过度刺激等相关,病理类型有内膜样腺癌等,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常通过妇科超声、分段诊刮等诊断,早期以手术为主;宫颈癌特指发生在宫颈鳞状与柱状上皮交界区的恶性肿瘤,主要致病因素是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病理类型有鳞状细胞癌等,早期可能无症状,随病情进展有接触性出血等表现,借助宫颈细胞学等检查诊断,早期可手术,中晚期综合治疗,育龄女性需注意性生活卫生等,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等要重视排查相关疾病。
一、定义与解剖部位区分
子宫癌是发生在子宫部位的恶性肿瘤的统称,包含子宫内膜癌(发生于子宫体的内膜层)、子宫肉瘤(发生于子宫肌肉层或间质的恶性肿瘤)等;而宫颈癌特指发生在子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病变部位为子宫颈的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区。
二、发病因素差异
子宫内膜癌:发病多与雌激素长期过度刺激相关,如无排卵性疾病、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发病风险较高,绝经后女性相对更易罹患。
宫颈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此外,性行为过早、多个性伴侣、吸烟等因素会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三、病理类型区别
子宫内膜癌:常见病理类型有子宫内膜样腺癌等,其病理特征与内膜的上皮细胞异常增殖相关。
宫颈癌:常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腺癌等,癌细胞起源于宫颈的鳞状上皮或柱状上皮细胞。
四、临床表现差异
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阴道再次出血需高度警惕,还可能伴有阴道排液增多等症状。
宫颈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接触性出血(如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出血)、阴道排液增多且多为淘米水样伴有异味等表现。
五、诊断方法不同
子宫内膜癌:常通过妇科超声、分段诊刮等检查明确,分段诊刮可获取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诊。
宫颈癌:借助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等明确诊断,宫颈活检是确诊宫颈癌的金标准。
六、治疗手段有别
子宫内膜癌:治疗需根据分期等情况选择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早期以手术为主。
宫颈癌:治疗同样依分期而定,早期可采用手术治疗,中晚期常需综合运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手段,其中放疗在宫颈癌治疗中较为常用。
特殊人群提示
育龄女性:需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有HPV感染风险者应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对于长期月经不调等可能提示雌激素异常的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子宫内膜病变。
绝经后女性: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等症状时要格外重视,及时进行妇科相关检查,排查子宫内膜癌等疾病;同时,绝经后女性若有宫颈癌相关高危因素,也应按规定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