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是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累及心脏瓣膜致其出现炎症、纤维化等病变影响心脏结构功能,病因是该菌感染后引发交叉免疫反应长期反复感染致病变,病理是感染致瓣膜炎症后修复致纤维化等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影响血流动力学,临床表现有早期心悸气短等活动后加重及进展期呼吸困难、水肿等,诊断靠采集链球菌感染史、依据表现及超声心动图、血液检查等,治疗分控制链球菌感染及对严重病变行瓣膜手术,特殊人群中儿童需及时规范治链球菌感染防发病,孕妇需加强孕期监测,老年要综合考虑整体健康权衡手术风险。
一、定义
风湿性心脏病是由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心脏瓣膜,导致瓣膜出现炎症、纤维化、粘连、钙化等病变,进而影响心脏正常结构与功能。
二、病因
主要病因是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该细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交叉免疫反应,攻击心脏瓣膜等组织,长期反复感染可逐步引发心脏瓣膜病变。
三、病理机制
链球菌感染引发免疫反应,使心脏瓣膜(常见二尖瓣、主动脉瓣等)出现炎症,后续炎症修复过程中导致瓣膜纤维化、粘连、钙化,造成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影响心脏血流动力学。
四、临床表现
1.早期表现:可能出现心悸、气短,活动后症状加重,部分患者有乏力、咳嗽等表现。
2.病情进展表现:若瓣膜病变严重,可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如下肢水肿)、咯血等,还可能有声音嘶哑(左心房增大压迫喉返神经所致)等症状。
五、诊断方法
1.病史采集:询问患者链球菌感染史,尤其是近期有无咽痛、发热等链球菌感染相关表现。
2.临床表现:根据心悸、气短等典型表现初步判断。
3.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是重要诊断手段,可清晰显示瓣膜病变情况,如瓣膜狭窄程度、关闭不全情况等;血液检查可发现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升高等链球菌感染证据。
六、治疗原则
1.控制链球菌感染: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消除体内链球菌感染灶,预防病情反复。
2.瓣膜病变处理:对于瓣膜严重病变者,可考虑瓣膜置换术或瓣膜修复术等手术治疗,以纠正瓣膜结构与功能异常。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期若发生链球菌感染需及时、规范治疗,因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链球菌感染易引发风湿热进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要密切关注儿童有无发热、咽痛等症状,早期识别链球菌感染并干预。
2.孕妇患者:孕期心脏负担加重,风湿性心脏病孕妇需加强孕期监测,密切观察心脏功能情况,必要时在产科与心内科共同评估下决定分娩方式等,预防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风湿性心脏病治疗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在治疗瓣膜病变时要权衡手术风险与获益,同时注意控制其他基础疾病对心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