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良性肿瘤中子宫肌瘤多见,按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与宫颈肌瘤,按与子宫肌壁关系分为肌壁间、浆膜下、黏膜下;临床表现有月经改变、腹部包块、白带增多、压迫症状;诊断通过妇科检查、超声检查、磁共振成像;治疗有随访观察、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肌瘤切除术和子宫切除术);特殊人群中育龄期女性肌瘤可能影响生育,绝经后需监测恶变,妊娠期要密切监测肌瘤情况,生活上建议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含雌激素的保健品或食物。
一、定义与分类
子宫良性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良性病变,其中子宫肌瘤最为多见。按生长部位可分为宫体肌瘤与宫颈肌瘤;按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为肌壁间肌瘤(位于子宫肌壁内,周围被肌层包围)、浆膜下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黏膜下肌瘤(向子宫黏膜层生长,突出于宫腔内)。
二、临床表现
1.月经改变:常见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黏膜下肌瘤症状往往更为明显,可能导致贫血,出现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
2.腹部包块:较大的肌壁间肌瘤或浆膜下肌瘤可于腹部触及质硬、形态不规则的包块。
3.白带增多:黏膜下肌瘤合并感染时,白带量显著增多,可呈脓性并伴异味。
4.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直肠可导致便秘、里急后重等。
三、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通过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子宫增大、形态不规则及结节状突起。
2.超声检查:为常用影像学手段,能清晰显示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内部回声情况,有助于初步诊断与病情评估。
3.磁共振成像(MRI):对肌瘤的诊断及与其他盆腔病变的鉴别具有较高价值,尤其适用于需精准评估肌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的情况。
四、治疗方式
1.随访观察:对于无症状、肌瘤较小且无恶变征象的患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超声监测,了解肌瘤生长情况即可。
2.药物治疗:可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等,通过调节激素水平缩小肌瘤体积,改善症状,但停药后肌瘤可能复发。
3.手术治疗:
肌瘤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可经腹、经腹腔镜或经宫腔镜进行,保留子宫。
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要求、肌瘤较大或症状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子宫肌瘤可能影响生育,导致流产、早产等风险增加。需评估肌瘤对妊娠的影响,必要时在孕前或孕中采取相应监测与干预措施。
2.绝经后女性:绝经后肌瘤有自然萎缩趋势,但仍需定期监测,警惕恶变可能。
3.妊娠期女性:合并子宫肌瘤时需密切监测肌瘤有无红色变性等情况,注意观察有无腹痛、发热等异常表现,防止流产、早产等并发症发生,同时关注胎儿发育状况。
4.生活方式: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以维持健康体重,避免长期摄入含有雌激素的保健品或食物,降低肌瘤生长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