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需评估患者一般资料、症状表现及辅助检查,确定疼痛、有感染风险、焦虑等护理诊断,通过非药物止痛、感染预防、心理支持实施护理措施,还需普及疾病知识、指导术后康复及定期复查,依不同年龄患者特点个性化开展相关工作。
一、护理评估
1.一般资料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年龄、生育史、月经周期及既往病史等,子宫腺肌症好发于30~50岁经产妇,不同年龄患者因生理状态差异,症状表现及对治疗的耐受度有所不同,如年轻未育患者常更关注疾病对生育功能的影响。
2.症状表现评估:重点评估痛经的程度(如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发作时间(与月经周期的关联)、持续时间,月经量增多情况(是否导致贫血,可通过血红蛋白水平判断),以及是否存在经期延长、性交痛等表现,不同个体因体质及病史差异,症状严重程度不一。
3.辅助检查解读:查看B超等检查结果,明确子宫大小、肌层回声、有无病灶等情况,B超是诊断子宫腺肌症的常用手段,通过观察子宫形态等辅助判断病情进展。
二、护理诊断
1.疼痛:与子宫肌层内异位内膜腺体周期性出血刺激子宫肌层痉挛性收缩相关,不同年龄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及耐受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因疼痛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而情绪波动较大。
2.有感染风险:与经期卫生不良、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尤其有手术史患者,不同年龄患者卫生维护能力有别,老年患者自理能力相对较弱,需加强感染预防。
3.焦虑:与疾病导致月经异常、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及对生育的担忧等相关,不同年龄患者焦虑诱因不同,未育患者更易因担忧生育功能受影响而焦虑。
三、护理措施
1.疼痛管理:评估疼痛程度后,可采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局部热敷改善子宫痉挛等,根据病情遵医嘱选择合适干预措施,年轻患者常更易配合心理疏导以减轻疼痛感受。
2.感染预防:指导患者保持会阴清洁,经期避免性生活及盆浴,术后患者加强伤口护理,不同年龄患者卫生习惯不同,需针对性强化健康宣教,老年患者需协助做好会阴清洁等工作。
3.心理支持: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针对性提供心理疏导,针对未育患者重点讲解疾病对生育的影响及现有诊疗进展,缓解其焦虑情绪,不同年龄患者心理需求不同,需个性化实施心理护理。
四、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普及: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子宫腺肌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等,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确保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理解病情,如通过图文资料辅助说明。
2.术后康复指导:若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指导术后休息、饮食等康复注意事项,年轻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遵循康复计划,老年患者需关注术后身体恢复的特殊需求。
3.定期复查宣教:强调定期复查的重要性,告知复查项目及频率,以便及时监测病情变化,不同年龄患者复查频率依病情而定,育龄期患者需重点关注生育相关指标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