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扁平苔藓是常见慢性炎症性黏膜病好发中年女性病变累及口腔黏膜有多种病损形态,病因涉及免疫、遗传、感染、精神神经因素,临床表现有病损形态及自觉症状,诊断靠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治疗原则包括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局部及全身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优先非药物干预、女性孕期谨慎用药、老年需综合考虑整体健康状况。
一、定义
口腔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黏膜病,好发于中年女性,病变主要累及口腔黏膜,表现为白色条纹、斑块、糜烂等多种形态的病损。
二、病因
1.免疫因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参与发病,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等,导致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攻击口腔黏膜组织。
2.遗传因素:存在家族聚集性,遗传易感性在发病中起一定作用,特定基因位点的变异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3.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部分患者发病相关,此外,病毒(如丙型肝炎病毒、EB病毒等)感染也被认为可能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4.精神神经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可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而干扰免疫功能,诱发或加重口腔扁平苔藓,例如长期高压工作的人群患病风险可能增加。
三、临床表现
1.病损形态:口腔黏膜可出现白色条纹状、斑块状、糜烂或溃疡等不同形态病损,白色条纹常呈网状、树枝状、环状等。
2.自觉症状:患者多有粗糙感、木涩感、烧灼感,遇辛辣、热、酸、咸味刺激时可出现敏感灼痛,部分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
四、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检查。临床表现为上述典型口腔黏膜病损表现时高度怀疑该病,组织病理检查可见上皮过度不全角化、基底层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细胞带状浸润等特征性改变,是确诊的金标准。
五、治疗原则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戒烟、戒酒,停用可能引起过敏的药物,消除牙石、残根残冠等局部刺激物,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2.局部治疗:可使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局部涂抹)、维A酸制剂等,以减轻炎症、缓解症状,需根据病损情况遵医嘱选择合适药物。
3.全身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反复发作者,可使用免疫调节剂等,但具体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用药。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患口腔扁平苔藓相对少见,治疗时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严格保持口腔卫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局部治疗为主,避免滥用全身药物,因其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
2.女性患者:孕期女性患病时需谨慎用药,治疗需在医生评估下进行,权衡药物对胎儿的潜在风险与疾病本身对孕妇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局部治疗方法。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兼顾口腔扁平苔藓的控制与其他基础疾病的管理,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