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是牙髓受长期缓慢刺激或急性期未彻底治疗形成的慢性炎症病变,分闭锁性、溃疡性、增生性三类,由细菌感染、机械创伤、温度刺激等致病因引发,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等症状体征,可通过询问病史等诊断,治疗主用根管治疗术,儿童患时家长需密切观察及时就诊,孕妇选孕期安全阶段治疗且告知妊娠情况,老年人治疗前评估全身状况操作轻柔。
一、定义
慢性牙髓炎是牙髓组织受到长期缓慢刺激或急性期未彻底治疗后发展形成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牙髓组织呈现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病理改变,是牙髓病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二、分类
1.慢性闭锁性牙髓炎:牙髓组织尚未暴露,髓腔未穿通,洞底硬组织下牙髓呈慢性炎症状态,无明显自发痛,有长期冷热刺激痛病史。
2.慢性溃疡性牙髓炎:牙髓组织暴露,表面形成溃疡,患者常有进食时疼痛,探诊易出血,刺激去除后疼痛可缓解。
3.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发生于青少年,患牙有大而深的龋洞,牙髓组织增生呈息肉状自洞底突出,一般无自发痛,进食时易因接触息肉而出血。
三、病因
主要由细菌感染通过龋损处侵入牙髓所致,如龋病未及时治疗,细菌及其毒素长期刺激牙髓;此外,长期的机械创伤(如不合理的充填操作、拔牙时的创伤等)、温度刺激(过冷过热刺激未得到有效处理)也可引发慢性牙髓炎。
四、临床表现
1.症状:长期冷热刺激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可有轻度咬合不适,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患者偶有进食时出血现象。
2.体征:龋洞内可见穿髓孔(慢性溃疡性牙髓炎和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有穿髓孔,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无穿髓孔),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探诊洞底硬组织时敏感,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探诊溃疡面易出血,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可见牙髓息肉充满龋洞。
五、诊断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特点;结合口腔检查发现龋洞或其他牙体硬组织病变;牙髓活力测试(慢性牙髓炎患牙牙髓活力测试反应可为迟缓性痛或无反应);X线检查可辅助判断根尖周组织情况,以明确诊断。
六、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根管治疗术,通过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严密充填根管以促进病变愈合。对于年轻恒牙,尽量保存活髓,可考虑牙髓切断术等保存活髓治疗方法。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患慢性牙髓炎时,因对疼痛表述不准确,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牙齿相关症状,如咀嚼时哭闹等,及时带儿童就诊。儿童牙髓组织血运丰富,感染易扩散,需尽早治疗,避免影响恒牙胚发育。
2.孕妇:孕妇患慢性牙髓炎时,需权衡治疗时机,在孕期相对安全阶段(如妊娠4-6个月)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需告知医生妊娠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式,避免因疼痛影响孕妇身体状况及胎儿健康。
3.老年人:老年人患慢性牙髓炎时,常伴有全身其他系统疾病,治疗前需评估全身健康状况,治疗过程中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因全身状况不佳增加治疗风险,同时关注老年人对疼痛的耐受情况,及时缓解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