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妇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特定年龄段近年呈年轻化趋势病因包括宫腔操作史与雌激素刺激症状有月经异常、进行性加重痛经等诊断可经妇科检查、影像学及血清CA125测定,治疗分药物与手术,特殊人群育龄期需谨慎选治疗方式绝经后无症状无高危因素可随访异常需警惕恶变有基础疾病者用药要评估对基础疾病影响。
一、定义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所形成的弥漫性或局限性病变,属于妇科常见疾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但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二、病因
1.宫腔操作史: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清宫等宫腔操作,易损伤子宫内膜基底层,使内膜间质侵入肌层,此为重要诱因。2.雌激素刺激:雌激素水平持续升高可促使异位的内膜组织增生、浸润,进而诱发子宫腺肌症。
三、症状表现
1.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部分患者经量可较以往增加1倍以上,经期可长达7~10天。2.痛经:呈进行性加重趋势,多在月经来潮前1周左右开始出现,经期第1天最为剧烈,可伴有下腹部坠胀、腰酸等不适,严重者可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3.其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孕,与子宫肌层病变影响受精卵着床等有关。
四、诊断方法
1.妇科检查:子宫多呈均匀性增大,质地较硬,有压痛,经期时子宫压痛更为明显。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为常用手段,可见子宫肌层增厚,回声不均;MRI检查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具有较高特异性,能更清晰显示病变范围及程度。3.血清CA125测定:部分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可轻度升高,对辅助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需注意与其他妇科疾病鉴别。
五、治疗方式
1.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痛经症状,如布洛芬等;对于有避孕需求且无生育计划的患者,可放置含左炔诺孕酮的宫内节育系统,通过缓慢释放孕激素抑制子宫内膜生长,改善经量过多及痛经情况;GnRH-a类药物可暂时抑制卵巢功能,使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至绝经状态,从而缓解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一般建议使用不超过6个月。2.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无生育需求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切除术;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可考虑病灶切除术,但存在复发风险。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育龄期女性:有生育计划者需谨慎选择治疗方式,病灶切除术可能影响子宫结构,增加妊娠后期子宫破裂风险;药物治疗期间需在医生指导下评估生育时机,GnRH-a类药物停药后需恢复一定时间卵巢功能方可尝试受孕。2.绝经后女性:若无症状且无高危因素,可定期随访观察;若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等情况,需警惕恶变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3.有基础疾病人群:合并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疾病者,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充分评估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如使用GnRH-a类药物时需关注骨质疏松风险,可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