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急性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为主要手段,发病12小时内STEMI患者尽快行PCI,不具备PCI条件且发病12小时内的STEMI患者可用溶栓治疗但再通率较低且有出血风险)、药物治疗(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抗凝药物如肝素、调脂药物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一般治疗(患者卧床休息、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吸氧、控制入量)、长期管理(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康复治疗),特殊人群中老年患者需密切监测心功能及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女性患者心梗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警惕,糖尿病患者要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并严格控糖降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
一、急性期再灌注治疗
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闭塞的冠状动脉,恢复心肌血流,能有效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发病12小时内的STEMI患者应尽快行PCI。
2.溶栓治疗:适用于不具备PCI条件且发病12小时内的STEMI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栓,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但再通率相对PCI较低,且有出血等风险。
二、药物治疗
1.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发病后应尽快嚼服阿司匹林,后续联合氯吡格雷等维持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风险。
2.抗凝药物:常用肝素等,用于预防血栓扩展及再发血栓事件。
3.调脂药物: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等,可降低血脂、稳定斑块,改善预后。
4.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重构,无禁忌证者应早期使用。
三、一般治疗
患者需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环境安静,吸氧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同时控制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四、长期管理
1.危险因素控制: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如<140/90mmHg,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130/80mmHg);糖尿病患者需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控制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高血脂患者持续使用调脂药物维持血脂达标。
2.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建议低脂、低盐、低糖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量运动,根据心功能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如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有氧运动。
3.康复治疗:包括心脏康复训练,通过运动康复、心理疏导等帮助患者恢复体力和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患者:需更密切监测心功能变化,药物使用时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影响,调整治疗方案需谨慎。
女性患者:心肌梗死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非典型胸痛,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血糖监测,避免因降糖药物导致低血糖,同时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