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中部生理性通道,出生一年以上未闭称卵圆孔未闭,部分成年人存在,未闭时左右心房有潜在异常通道,部分情况因右心房压力升高可致右向左分流引发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减压病等,主要靠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一般人群多偶然发现需关注,偏头痛患者需评估,脑卒中年轻患者要评估是否相关,特殊职业人群需注意相关风险。
一、定义及胚胎发育背景
卵圆孔是胎儿时期心脏房间隔中部的生理性通道,胎儿时期通过此通道实现右心房向左心房的血液分流,以适应胎儿循环需求。正常情况下,胎儿出生后数周卵圆孔逐渐闭合,若出生后1年以上卵圆孔仍未闭合则称为卵圆孔未闭(PFO),约20%~25%的成年人存在卵圆孔未闭情况。
二、解剖与病理生理
卵圆孔未闭时,房间隔的卵圆孔瓣未能与原发隔完全贴合,导致左右心房存在潜在的异常通道。多数卵圆孔未闭者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异常,但部分情况下,因右心房压力短暂升高(如咳嗽、憋气、潜水等),可出现右向左分流,进而可能引发相关临床问题,如偏头痛、缺血性脑卒中(尤其年轻患者无传统动脉硬化等危险因素时)、减压病等。
三、临床相关情况
(一)与偏头痛的关系
部分偏头痛患者中卵圆孔未闭的检出率高于普通人群,推测可能与卵圆孔未闭导致的右向左分流使静脉系统的微栓子等物质进入体循环,影响神经系统功能有关,但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二)与脑卒中的关系
对于年轻且无传统脑卒中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可能是重要病因之一。右向左分流形成的微栓子可通过未闭的卵圆孔进入体循环,阻塞脑血管引发脑卒中。
(三)与减压病的关系
在潜水等高压环境作业人群中,卵圆孔未闭者因体内溶解的氮气等气体可能通过未闭卵圆孔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进而进入体循环,增加减压病发生风险。
四、诊断方法
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检查,包括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TEE对卵圆孔未闭的诊断敏感性更高,可明确卵圆孔未闭的大小、分流方向及程度等情况。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
多数卵圆孔未闭者无明显症状,通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此类人群需定期关注自身健康状况,若出现头痛、不明原因脑卒中、潜水后不适等情况及时就医评估。
(二)偏头痛患者
有偏头痛症状且经检查发现卵圆孔未闭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综合评估病情,部分可能需要进一步干预以降低偏头痛发作风险,但具体治疗需个体化制定。
(三)脑卒中患者
年轻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若发现卵圆孔未闭,需由医生全面评估是否与卵圆孔未闭相关,并考虑相应的治疗或预防措施,如必要时可能需介入封堵等治疗手段,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潜水等特殊职业人群
从事潜水、高压氧等特殊作业的人群,若存在卵圆孔未闭,需格外注意作业中的压力变化风险,严格遵循相关职业健康规范,避免因卵圆孔未闭增加减压病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