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是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致视力受损,病因包括孔源性(与视网膜变性区裂孔、玻璃体牵拉等有关,常见于高度近视患者、老年人及有眼部外伤史者)、牵拉性(常因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疾病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引起)、渗出性(由眼部或全身疾病致视网膜下渗出液积聚,像眼部炎症、全身血管性疾病等可引发),症状有眼前闪光感、黑影飘动、视力下降(累及黄斑区更明显),诊断靠眼底检查及眼科B超,治疗主要通过手术复位,儿童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就医,老年人有基础病术后需控基础病加强护理。
一、定义
视网膜脱落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的病理状态,这会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丧失。
二、病因分类
(一)孔源性视网膜脱落
多由视网膜存在变性区、裂孔,加之玻璃体牵拉等因素所致,常见于高度近视患者、老年人及有眼部外伤史者,高度近视使眼轴拉长,视网膜相对变薄,易出现变性裂孔;老年人视网膜退行性变,也增加了裂孔形成风险。
(二)牵拉性视网膜脱落
常因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疾病引起,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导致玻璃体视网膜纤维增殖,牵拉视网膜使其脱离,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视网膜血管,进而引发一系列病理改变。
(三)渗出性视网膜脱落
由眼部或全身疾病导致视网膜下渗出液积聚引起,眼部炎症(如葡萄膜炎)、全身血管性疾病(如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等均可导致,眼部炎症会使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液进入视网膜下空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视网膜血管功能受影响,也可能引发渗出性视网膜脱落。
三、症状表现
患者常出现眼前闪光感,多为视网膜受牵拉的异常电活动表现;眼前黑影飘动,随视网膜脱落范围扩大,黑影会逐渐增多;视力下降是常见症状,脱落范围累及黄斑区时,视力下降更为明显,因为黄斑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四、诊断方法
通过眼底检查可直接观察视网膜是否存在脱离及脱离的范围、部位等;眼科B超有助于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学改变,能更清晰地显示视网膜脱离的程度和细节,辅助明确诊断。
五、治疗方式
主要通过手术复位视网膜,常见手术有巩膜扣带术,适用于裂孔较集中、周边部视网膜脱离的情况;玻璃体切割术则用于复杂的视网膜脱落,如伴有严重玻璃体增殖的患者,通过切除病变玻璃体并进行视网膜复位操作,恢复视网膜的正常位置。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若出现眼前闪光感、视力下降等疑似视网膜脱落症状,需立即就医,因为儿童眼部发育尚未成熟,视网膜脱落若延误治疗,可能严重影响视力发育,甚至导致终身视力障碍,家长应密切关注儿童眼部异常表现,定期带儿童进行眼部检查。
(二)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增加视网膜脱落的风险,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加强术后眼部护理,定期复查,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以降低视网膜再次脱落及其他眼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