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髓炎是牙髓组织受细菌感染、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引发的炎性病变,病因包括细菌感染、物理损伤、化学刺激,分类有可复性牙髓炎(可逆性炎症,遇冷热短暂痛无自发痛)、不可复性牙髓炎(分急性、慢性、残髓炎,急性起病急有剧烈自发痛等,慢性有长期冷热痛等,残髓炎多见于根管治疗后),症状表现为可复性遇冷热短暂痛、不可复性急性发作剧烈自发痛等,诊断靠病史询问、临床检查、X线检查,治疗可复性行安抚治疗,不可复性需根管治疗,特殊人群儿童要及时就诊、孕妇选安全治疗、老年人评估全身状况。
一、牙髓炎的定义
牙髓炎是指牙髓组织发生的炎性病变,牙髓位于牙齿内部的牙髓腔内,包含神经、血管等疏松结缔组织,当受到细菌感染、物理或化学刺激等因素影响时,牙髓出现炎症反应。
二、病因
1.细菌感染:是最主要病因,如深龋时,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可通过牙本质小管侵入牙髓,引发炎症,常见致病菌有变形链球菌等。
2.物理损伤:重度创伤(如牙齿受外力撞击)、温度刺激过强(过冷或过热的温度刺激持续作用)等可损伤牙髓导致炎症。
3.化学刺激:充填材料刺激(如垫底不当的树脂充填材料)、酸蚀剂等化学物质接触牙髓可引发炎症反应。
三、分类及特点
1.可复性牙髓炎:牙髓处于可逆性炎症状态,主要表现为遇冷热刺激时出现短暂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无自发痛。
2.不可复性牙髓炎
急性牙髓炎:起病急,有剧烈自发痛,疼痛不能定位,常放射至同侧头面部,夜间痛明显,温度刺激可加剧疼痛。
慢性牙髓炎:症状相对缓和,可有长期冷热刺激痛史,偶有自发性隐痛或钝痛,咬合时可能有不适。
残髓炎:多见于根管治疗后,残留牙髓发生炎症,表现为自发性钝痛、放射性痛等。
四、症状表现
可复性牙髓炎:遇冷热刺激出现短暂疼痛,刺激去除后疼痛迅速消失。
不可复性牙髓炎急性发作时:剧烈自发痛,夜间痛显著,疼痛不能定位;慢性牙髓炎常有长期冷热刺激痛史,部分患者有咬合不适。
五、诊断方法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牙齿疼痛的诱因、疼痛特点(如自发痛、冷热刺激痛等)及病程。
2.临床检查:通过探诊检查发现龋洞等牙体病变,温度测试可辅助判断牙髓反应,如急性牙髓炎温度测试时疼痛加剧。
3.X线检查:辅助观察牙髓腔周围组织情况,排除其他根尖周病变等。
六、治疗方式
1.可复性牙髓炎:行安抚治疗,通过放置安抚药物观察牙髓恢复情况,若恢复正常可进一步充填治疗。
2.不可复性牙髓炎:需行根管治疗,去除感染牙髓,清理根管后进行充填,消除炎症。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牙髓炎需及时就诊,避免炎症扩散影响恒牙胚发育,治疗时需考虑儿童配合度,优先选择相对温和的治疗方式。
孕妇:孕妇牙髓炎需谨慎选择治疗时机与方法,优先考虑对胎儿无明显影响的安全治疗手段,避免在妊娠早期或晚期进行可能引发宫缩等风险的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牙髓炎常合并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治疗时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兼顾牙髓炎症控制与全身健康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