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周炎包含单纯性牙周炎,两者发病均与牙菌斑生物膜长期刺激相关,局部因素如牙石、食物嵌塞等起重要作用,全身因素如吸烟、糖尿病影响进程,病理均有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临床表现有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单纯性牙周炎与慢性牙周炎的定义及关系
1.慢性牙周炎定义:慢性牙周炎是一种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病程进展缓慢,可表现为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及牙齿松动等。
2.单纯性牙周炎定义:单纯性牙周炎是慢性牙周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特征为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进行性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吸收,病变通常从牙龈边缘开始,逐渐向深部蔓延。
3.两者关系:单纯性牙周炎属于慢性牙周炎范畴,慢性牙周炎包含单纯性牙周炎这一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均与牙菌斑生物膜的长期刺激密切相关,且病理发展过程相似,均呈现慢性、渐进性的牙周组织破坏过程。
二、发病因素的关联
1.局部因素:牙菌斑是引发慢性牙周炎(包括单纯性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牙石会不断刺激牙龈和牙周组织,促进菌斑的堆积,食物嵌塞会导致局部牙周组织炎症,不良修复体则会成为菌斑滞留的场所,持续刺激牙周组织,这些局部因素在单纯性牙周炎(属于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不同年龄人群牙菌斑控制情况不同,儿童青少年若口腔卫生不佳,更易因菌斑堆积引发慢性牙周炎(含单纯性牙周炎);女性生理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使牙龈对局部刺激物的反应性增强,增加慢性牙周炎(包括单纯性牙周炎)的发病风险。
2.全身因素:全身因素会影响慢性牙周炎(包括单纯性牙周炎)的进程,如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使牙周组织对细菌感染的抵抗力下降,吸烟者患慢性牙周炎(含单纯性牙周炎)的概率更高且病情更难控制;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代谢紊乱,牙周组织易受细菌感染且炎症不易控制,会加速慢性牙周炎(包括单纯性牙周炎)的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袋形成等进程。
三、病理及临床表现的一致性
1.病理改变:两者在病理上均表现为牙龈炎症,牙龈组织出现充血、水肿、易出血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均会形成牙周袋,牙周袋内会有炎性渗出物和细菌聚集;牙槽骨会发生吸收,牙周膜纤维遭到破坏,这种病理改变的过程在单纯性牙周炎(属于慢性牙周炎)中是渐进性发展的,不同年龄人群因自身修复和抵抗能力差异,病理进程速度可能有所不同,女性在特殊生理时期可能会使病理改变速度相对加快,糖尿病患者则会因全身代谢紊乱导致病理改变进程加速。
2.临床表现:都可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齿松动等表现,只是在不同个体上病情严重程度有所差异,儿童青少年患慢性牙周炎(含单纯性牙周炎)时,可能因口腔发育等因素影响牙齿松动等表现的呈现特点,女性在孕期等特殊阶段,牙龈炎症表现可能更为明显,吸烟者的牙龈炎症及牙齿松动等表现可能会因吸烟导致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