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定植、皮脂分泌异常、皮肤屏障受损及免疫炎症反应等相关遗传神经递质异常精神因素等可能参与发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外用弱效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真菌药物等治疗;银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免疫介导性疾病有典型鳞屑性红斑或斑块表现外用维生素D3衍生物、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等系统用甲氨蝶呤、环孢素等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脂溢性皮炎避强效激素选温和药物银屑病儿童优先温和外用,女性脂溢性皮炎经期注意皮肤清洁保湿银屑病妊娠哺乳期用药谨慎,有基础病史者脂溢性皮炎合并糖尿病需控基础病银屑病合并心血管病用系统药评估对心血管影响。
一、脂溢性皮炎
1.病因机制:脂溢性皮炎与马拉色菌定植、皮脂分泌异常、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及免疫炎症反应等相关,遗传、神经递质异常、精神因素等也可能参与发病。
马拉色菌在脂溢部位繁殖,分解皮脂产生游离脂肪酸,刺激皮肤引发炎症。
皮脂分泌增多为马拉色菌等微生物提供适宜环境,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
2.临床表现:好发于头皮、面部、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头皮表现为弥漫性略带油腻的糠秕状脱屑,伴轻度瘙痒;面部可见红斑、丘疹,覆有油腻性鳞屑;胸背等部位出现淡红色斑片,上覆油腻性鳞屑。
3.治疗药物:外用药物为主,如弱效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面部等薄嫩部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洗剂)等,需根据皮损部位及严重程度选择。
二、银屑病
1.病因机制:银屑病是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免疫介导性疾病,遗传因素决定个体易感性,环境因素如感染、精神紧张、外伤等可诱发或加重病情,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炎症反应。
2.临床表现:典型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头皮、肘部、膝部等部位常见,皮疹边界清楚,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3.治疗药物:外用药物包括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糖皮质激素、维A酸类等,维生素D3衍生物可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糖皮质激素起到抗炎作用,但长期使用需注意不良反应;系统治疗药物有甲氨蝶呤、环孢素等,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监测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脂溢性皮炎儿童需避免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可选择温和的外用药物,如弱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用药时注意药物在儿童皮肤的吸收及局部反应;银屑病儿童应优先选择温和的外用治疗,如保湿剂联合外用维生素D3衍生物,避免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
2.女性患者:脂溢性皮炎女性在经期等激素变化期可能病情波动,需注意皮肤清洁及保湿;银屑病女性妊娠或哺乳期用药需谨慎,部分药物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影响,应在医生评估后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3.有基础病史患者:脂溢性皮炎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病患者,需控制基础疾病,因高血糖可能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加重脂溢性皮炎;银屑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使用系统治疗药物时需评估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避免使用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