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炎性疾病可发各年龄段由外界或自身因素引发分为感染性(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和非感染性(包括过敏原刺激、理化刺激等引发)感染性病因是病原体经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侵入结膜非感染性病因是接触过敏原或受理化刺激致主要症状有眼部发红、眼痒等通过询问病史和眼部检查诊断感染性结膜炎用相应抗感染药物非感染性结膜炎避诱因用抗过敏或修复药预防需保持眼部清洁、规避过敏原等儿童需家长协助护理过敏体质者严避过敏原老年人控基础病防复发。
一、定义
结膜炎是结膜组织在外界因素(如病原体感染、过敏原刺激、理化刺激等)或自身机体因素作用下引发的炎性反应,是眼科常见疾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人群。
二、分类
1.感染性结膜炎:由细菌、病毒、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例如,细菌性结膜炎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感染结膜所致;病毒性结膜炎常由腺病毒等感染引发;衣原体性结膜炎则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相关。
2.非感染性结膜炎:包括过敏性结膜炎(接触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等过敏原)、理化性刺激引起的结膜炎(如长期暴露于烟雾、化学性物质环境中,或佩戴不合适的隐形眼镜等导致结膜受刺激)。
三、病因
感染性病因:病原体(细菌、病毒、衣原体等)通过直接接触(如用手揉眼后接触结膜)、飞沫传播等途径侵入结膜,引发炎症反应。
非感染性病因:接触过敏原是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诱因;长期处于烟雾、化学物质环境中,或佩戴隐形眼镜不当等可导致理化性刺激引发结膜炎。
四、症状
主要表现为眼部发红、眼痒、分泌物增多(感染性结膜炎的分泌物性状因病因不同而异,细菌性结膜炎多为脓性分泌物,病毒性结膜炎多为水样分泌物)、眼部异物感、烧灼感、畏光、流泪等。
五、诊断
通过询问病史(如近期接触史、过敏史等)、眼部检查(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结膜形态、进行分泌物涂片检查等)来明确诊断,以确定病因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及具体病原体或诱因。
六、治疗原则
感染性结膜炎: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相应抗感染药物,如细菌性结膜炎可选用抗生素类药物,但需遵循循证医学依据选择合适药物。
非感染性结膜炎:避免接触诱因,过敏性结膜炎可使用抗过敏药物;理化性刺激引起的结膜炎需脱离刺激环境,并使用减轻刺激、修复结膜的药物等。
七、预防
保持眼部清洁,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防止病原体传播。
过敏体质者应明确自身过敏原并尽量规避,如花粉季减少外出、佩戴口罩等。
在烟雾、化学物质环境中工作或活动时,佩戴防护眼镜以减少结膜受刺激风险。
八、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由于自我防护意识弱,家长需协助其做好眼部卫生护理,如教导儿童不随意揉眼,保持手部清洁,若发生结膜炎需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过敏体质人群:需更严格规避过敏原,一旦出现眼部过敏相关症状(如眼痒、红肿等),应及时采取措施远离过敏原并就医,以防结膜炎反复发作。
老年人:若合并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需积极控制基础病,同时注意眼部卫生,因为基础疾病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增加结膜炎发生风险,且患病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