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病变是黄斑区发生病理性改变致视力下降等视觉障碍,分年龄相关性(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进展慢、湿性有新生血管致出血水肿视力降速快)、病理性近视性(与高度近视相关有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病变)、炎症性(葡萄膜炎累及致黄斑水肿渗出)、遗传性(基因缺陷青少年发病具遗传倾向),发病涉氧化应激等多种因素,表现有视力下降等,高危因素包括年龄、长期吸烟、过度紫外线暴露、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老年人应定期做黄斑区专项检查,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血糖,高度近视者要避剧烈运动及外伤并定期监测眼底。
一、黄斑病变的定义
眼睛的黄斑是视网膜中央负责精细视觉和色觉的重要区域,黄斑病变是指黄斑区发生的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可导致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等视觉功能障碍。
二、黄斑病变的分类及特点
(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型主要是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萎缩,进展缓慢;湿性型则是黄斑区新生血管形成,易导致黄斑出血、水肿,视力下降迅速。
(二)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
与高度近视相关,因眼轴延长等因素引发黄斑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劈裂等病变,多见于高度近视患者。
(三)炎症性黄斑病变
如葡萄膜炎累及黄斑时,可引起黄斑水肿、渗出等,影响视力,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葡萄膜炎患者。
(四)遗传性黄斑病变
由遗传基因缺陷导致,如Stargardt病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具有遗传倾向。
三、发病机制概要
黄斑病变的发生涉及多种因素,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主要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外基质沉积等有关;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则是脉络膜新生血管因子异常激活,促使新生血管生成,进而导致黄斑区出血、渗出;病理性近视性黄斑病变与眼轴延长引起的机械性牵拉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相关;遗传性黄斑病变由特定基因缺陷导致视网膜细胞功能异常。
四、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如直线变弯曲)、中心暗点等症状。不同类型黄斑病变的具体表现略有差异,例如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可能在短期内视力明显下降,而干性型进展相对缓慢但也会逐渐影响视力。
五、高危因素
(一)年龄因素
中老年人群是黄斑病变的高发群体,随着年龄增长,黄斑区组织退行性变风险增加。
(二)生活方式因素
长期吸烟会增加黄斑病变的发病风险,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损伤视网膜组织;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也可能对黄斑造成损害。
(三)基础疾病因素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度近视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黄斑病变的发生概率显著升高。例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可引发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累及黄斑区。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黄斑区的专项检查,如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以便早期发现黄斑病变并干预。
(二)糖尿病患者
需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将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以降低糖尿病性黄斑病变的发生风险及进展速度。
(三)高度近视患者
要避免剧烈运动及眼部受到外伤,定期监测眼底,关注黄斑区是否出现病变迹象,及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