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包括术前准备、手术步骤和术后护理。术前要全面检查并遵医嘱做准备;手术时按情况麻醉,制作切口、撕囊、碎核娩核、植入人工晶状体、缝合切口;术后要做好眼部护理,注意休息与活动,不同患者因自身情况手术细节和术后护理有差异,患者需遵医嘱操作。
全面检查:术前需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包括视力、眼压、验光、眼部B超、角膜曲率测量等,以全面了解眼部情况,评估白内障的程度、晶状体状况以及眼部其他结构是否正常,例如通过眼部B超可以了解视网膜、玻璃体等情况,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对于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患者,检查重点可能略有不同,如老年患者可能更关注全身健康状况对手术的影响,而年轻患者可能需要考虑眼部发育等情况。有病史的患者要特别关注既往病史对眼部的影响,如糖尿病患者需关注血糖控制情况对手术的风险评估。
术前准备:术前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同时要做好个人卫生,洗头洗澡,保持眼部清洁。手术前需禁食禁水,尤其是全身麻醉的患者,以防止术中呕吐引起窒息等意外情况。
手术步骤
麻醉: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常见的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或全身麻醉。表面麻醉是通过滴眼药水的方式使眼部表面麻醉,患者清醒;局部浸润麻醉是在眼部周围注射麻醉药物;全身麻醉则是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进行手术。对于儿童患者,通常会采用全身麻醉,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避免患儿因恐惧而不配合。
制作切口:医生会使用特殊的手术器械在角膜上制作一个微小的切口,切口的大小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在2-3毫米左右。这个切口是手术操作的入口。
撕囊:使用晶状体囊膜剪等器械将晶状体前囊膜环形撕开,撕囊的大小要合适,通常略大于晶状体核的直径,以保证后续操作中晶状体核能够顺利取出且囊膜能够很好地支撑人工晶状体。
碎核和娩核:对于较硬的晶状体核,需要使用超声乳化仪等设备将晶状体核粉碎成小块,然后通过切口将粉碎的晶状体核取出。现在常用的超声乳化技术能够高效地将晶状体核乳化吸出。
植入人工晶状体:将折叠好的人工晶状体通过切口植入到晶状体囊袋内,然后调整人工晶状体的位置,使其居中,发挥正常的屈光作用。
缝合切口:手术切口一般不需要缝合,可自行愈合,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可能会进行简单的缝合。
术后护理
眼部护理:术后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和糖皮质激素眼药水,预防感染和减轻炎症反应。要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点眼药水。
休息与活动:术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低头弯腰等动作,防止眼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一般术后第二天即可恢复正常生活,但要避免长时间用眼,可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如散步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和活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充分的休息,而年轻患者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遵循医嘱。有特殊病史的患者如高血压患者要注意控制血压,避免血压波动影响眼部恢复。
白内障手术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但不同患者由于自身情况不同,手术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和术后护理等方面可能会有所差异,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相关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