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有多种症状,视力低下表现为不同年龄段有差异且可单眼或双眼受影响;立体视觉功能异常,因双眼视觉发育异常致无法准确感知空间关系;伴有屈光不正,如远视、近视或散光;部分情况有眼部外观异常,像斜视会加重弱视,少数伴眼球震颤也会恶化视力
不同年龄段表现差异:对于婴幼儿,可能难以准确表达视力情况,但可通过观察其对物体的反应来初步判断。如6个月以内的婴儿,正常情况下能注视眼前物体,若对眼前物体反应不灵敏,可能存在视力问题;1-2岁的幼儿,正常能准确辨认简单形状的物体,若不能较好辨认,需警惕视力低下;3岁以上儿童,正常视力一般在0.5-0.6及以上,若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如3岁儿童视力低于0.5,就可能存在弱视导致的视力低下情况。这与儿童的视觉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在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力未达到正常水平则可能是弱视的重要表现。
单眼或双眼视力均受影响:弱视可表现为单眼视力低下,也可出现双眼视力同时低下。单眼弱视多因斜视等原因导致双眼视觉不平衡,进而影响到视力发育较差的那只眼;双眼弱视可能与先天性白内障、高度屈光不正等因素有关,双眼的视觉发育都受到阻碍,从而导致双眼视力均低于正常。
立体视觉功能异常
立体视是双眼视觉的高级功能:正常情况下,人眼具有良好的立体视觉,能够感知物体的远近、深浅等空间关系。弱视患者由于双眼视觉发育异常,立体视觉功能会受到影响。例如,在进行立体视觉检查时,如使用立体视觉检查图等方法,弱视患者可能无法准确感知图中物体的立体差异,不能正确判断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这是因为弱视影响了大脑对双眼传入的视觉信息的整合能力,而立体视觉的形成依赖于双眼视觉信息的精确整合,所以弱视患者往往存在立体视觉功能异常的情况。
屈光不正相关表现
伴有屈光不正:很多弱视患者同时伴有屈光不正,常见的有远视、近视或散光。例如,高度远视的儿童,由于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模糊,长期刺激视觉发育,容易引发弱视;高度近视的患者,若没有得到良好的矫正,也可能导致视网膜成像不清,影响视觉发育进而出现弱视。屈光不正使得眼睛不能将外界物体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影响了正常的视觉刺激传递,从而干扰了视觉系统的正常发育,是导致弱视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也是弱视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
眼部外观异常(部分情况)
斜视:部分弱视患者会伴有斜视,尤其是单眼弱视患者。由于一只眼视力差,大脑更依赖视力较好的那只眼,而忽略视力差的那只眼的视觉输入,久而久之可能导致视力差的那只眼发生斜视。例如,左眼弱视,长期使用右眼视物,左眼的眼外肌功能可能逐渐失调,出现斜视现象。斜视又会进一步加重弱视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因为斜视会导致双眼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物体,进一步影响双眼视觉的发育,使得弱视难以得到改善。
眼球震颤:少数弱视患者可能伴有眼球震颤,这是一种不自主的、有节律的眼球摆动。眼球震颤会影响眼球对物体的注视和跟踪能力,导致视网膜上的物像不稳定,进一步干扰视觉发育,加重弱视的程度。眼球震颤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视觉系统、前庭系统等多种因素有关,在弱视患者中出现眼球震颤时,会使得视力情况更加恶化,需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