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多种类型,孕妇需密切监测血压、尿蛋白等,通过定期产检及时发现变化。非药物干预包括保证充足休息(左侧卧位)、调整饮食(控盐、增富含蛋白质等食物、合理控体重)。非药物干预无效时考虑药物治疗,谨慎选对胎儿影响小的药物,血压持续升高或有症状需住院。高龄孕妇和有既往病史孕妇有特殊注意事项,妊娠高血压会影响胎儿,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如胎动、超声、胎心监护等,及时处理胎儿异常情况。
一、妊娠高血压的定义与监测
妊娠高血压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孕妇需密切监测血压,一般建议至少每周测量一次血压,同时关注尿蛋白情况等。定期产检是关键,通过产检能及时发现血压及身体其他指标的变化,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如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肥胖、多胎妊娠等,更要加强监测频率。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与体位:孕妇应保证充足的休息,每天至少睡眠10小时。休息时采取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流灌注,对降低血压有一定帮助。对于长时间站立工作的孕妇,要适当减少站立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调整:遵循均衡饮食原则,控制盐的摄入,每天盐的摄入量应少于6克。增加富含蛋白质、钙、钾的食物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如菠菜、香蕉等含钾丰富的蔬菜)等。合理控制体重增长速度,孕期体重增长应在适宜范围内,避免体重增长过快加重妊娠高血压的风险。
三、医疗干预情况
1.药物治疗的考量:当非药物干预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时,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但药物的选择需非常谨慎,要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如拉贝洛尔等。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血压情况、孕周等综合评估是否需要启动药物治疗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2.住院治疗指征:如果孕妇血压持续升高,如收缩压≥16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或出现头痛、眼花、胸闷、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可以更密切地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母婴安全。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高龄孕妇发生妊娠高血压的风险相对较高,除了常规的监测和干预措施外,更要加强产检的频率和强度。在饮食和休息方面要格外注意,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方案,密切关注血压及身体的细微变化,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就医。
2.有既往病史孕妇:对于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其他相关基础疾病的孕妇,在孕期要更加积极地与医生沟通,告知医生既往病史情况。医生会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充分考虑既往病史对孕期的影响,调整治疗策略,确保孕期血压控制在安全范围,同时尽量减少对既往疾病的不良影响。
五、胎儿监测与评估
妊娠高血压会影响胎盘的血流灌注,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如通过胎动计数、超声检查等了解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宫内安危情况。定期进行胎心监护等检查,及时发现胎儿是否存在缺氧等异常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胎儿健康。例如,若发现胎儿有宫内生长受限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