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会引发牙龈红肿、出血,导致牙周袋探诊深度增加,使牙齿出现不同程度松动,产生持续性口臭,还可能造成牙齿移位,且不同人群在这些症状表现上有各自特点,如儿童易因菌斑堆积牙龈红肿,女性生理期等易加重牙龈红肿,吸烟、糖尿病患者易牙龈出血,青少年口腔卫生差易快速形成牙周袋,老年人群因牙龈萎缩易检测到牙周袋探诊深度增加,夜磨牙、孕妇等会影响牙齿松动情况,长期吸烟、有胃肠道疾病者会加重口臭,儿童换牙期患牙周炎、有偏侧咀嚼习惯者易牙齿移位。
一、牙龈症状
1.牙龈红肿: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牙龈颜色发红,质地变得松软。这是因为牙周组织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引发炎症细胞浸润,导致牙龈血管扩张、充血,从而出现红肿现象。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牙龈红肿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由于口腔卫生习惯相对较差,更容易因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红肿;女性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加重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使牙龈红肿情况更明显。
2.牙龈出血:刷牙时或咬硬物时容易出现牙龈出血情况。这是由于牙周袋内的炎症使得牙龈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稍微受到机械刺激就会破裂出血。对于有吸烟习惯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重牙龈的炎症,使牙龈出血的频率和程度可能更严重;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下降,也更容易出现牙龈出血且不易止住。
二、牙周袋形成
1.探诊深度增加:用牙周探针检查时,会发现牙周袋的探诊深度超过正常的2-3mm。正常情况下,牙周袋探诊深度在健康牙龈时较浅,而牙周炎发生后,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龈沟加深形成牙周袋,炎症进一步发展会使探诊深度不断增加。在青少年群体中,如果口腔卫生维护不佳,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容易快速导致牙周袋形成,探诊深度增加较为迅速;老年人群由于牙龈萎缩等生理性变化,可能会使原本不明显的牙周袋探诊深度相对更易被检测到,但本质上也是牙周组织破坏的表现。
三、牙齿松动
1.不同程度的松动:随着牙周炎的进展,牙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早期可能只是在咬合力时感觉轻微不适,牙齿有松动迹象,这是因为牙周支持组织被破坏,牙槽骨吸收,牙齿的稳固性受到影响。对于有夜磨牙习惯的人群,会加重牙齿的负担,使牙齿松动情况更快加重;孕妇在孕期由于激素变化,可能会使原本轻微的牙周炎相关牙齿松动情况有所变化,需要特别注意口腔保健来减缓牙齿松动的进展。
四、口腔异味
1.持续性口臭:牙周炎患者口腔中常出现持续性的异味。这是由于牙周袋内细菌分解食物残渣、坏死的牙周组织等,产生多种有异味的代谢产物。长期吸烟的人本身口腔就有一定异味,再加上牙周炎导致的异味,会使口臭情况更加严重;患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可能会同时存在口腔异味的情况,而牙周炎引起的异味也会相互影响,加重整体的口腔不适。
五、牙齿移位
1.牙齿位置改变:严重的牙周炎会导致牙齿移位。例如前牙可能会出现牙缝变大、排列不整齐等情况。在儿童换牙期如果患有牙周炎,可能会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和排列,导致牙齿移位等问题;对于有偏侧咀嚼习惯的人,长期的不均衡咀嚼会使一侧牙齿承受更大压力,加重牙周炎,进而更容易出现牙齿移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