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由风湿热等致瓣口狭窄引发血流动力学改变,病因包括风湿热、先天性发育异常、老年性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病理生理为左房血流受阻致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及房颤等,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咯血、咳嗽、乏力心悸、右心衰竭表现,诊断靠体格检查心尖区杂音等、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及心电图,治疗涵盖一般预防风湿热等、药物治心衰等、介入经皮球囊成形术、手术置换或修复,特殊人群中儿童需重视风湿热预防、育龄期女性需评估心功能谨慎妊娠、老年要综合基础病治疗。
一、定义
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是因二尖瓣结构异常致瓣口狭窄,影响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的心脏病症,主要由风湿热等病因引发,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改变。
二、病因
1.风湿热:为最常见病因,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累及二尖瓣,使瓣叶粘连、钙化等致瓣口狭窄。2.先天性发育异常:胚胎时期二尖瓣发育畸形可直接导致瓣口狭窄。3.老年性二尖瓣环或环下钙化:老年人群中,二尖瓣环及环下结构发生退行性钙化,逐渐引起瓣口狭窄。
三、病理生理
二尖瓣狭窄时,左心房血液流入左心室受阻,左心房压力升高,进而肺静脉及肺毛细血管压力升高,引起肺淤血、肺水肿。长期肺淤血可致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室后负荷,最终引发右心衰竭。同时,左心房压力升高还可能导致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
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为最常见症状,初期劳力性呼吸困难,随病情进展出现静息时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甚至急性肺水肿。2.咯血:可表现为痰中带血、大量咯血(多因支气管静脉破裂)等。3.咳嗽:多在夜间或劳累后出现,可能与肺淤血刺激支气管黏膜有关。4.乏力、心悸:因心排出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及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导致。5.右心衰竭表现:晚期出现腹胀、下肢水肿、肝大等右心衰竭症状。
五、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伴舒张期震颤,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等。2.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二尖瓣狭窄的金标准,可明确瓣口面积、瓣叶厚度及活动度、是否存在钙化等情况。
胸部X线:可见左心房增大、肺淤血、肺动脉段突出等表现。3.心电图:可发现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表现。
六、治疗
1.一般治疗:
预防风湿热复发,需定期应用抗生素预防链球菌感染。
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减少心脏负荷。2.药物治疗:针对心衰、心律失常等进行治疗,如使用利尿剂减轻肺淤血和水肿,抗凝药物预防心房颤动相关的血栓形成等。3.介入治疗: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适用于瓣叶弹性较好、无严重钙化及瓣下结构病变的患者,可改善瓣口狭窄情况。4.手术治疗:包括二尖瓣置换术(置换病变二尖瓣)和二尖瓣修复术(修复病变二尖瓣结构),适用于病情较重、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需高度重视风湿热的预防,严格按照预防方案应用抗生素,定期监测心脏情况,因儿童时期发病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及心脏功能长期预后。2.育龄期女性:妊娠会增加心脏负担,需评估心功能后谨慎决定妊娠时机,妊娠期间需密切监测病情,必要时采取相应医疗措施。3.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选择兼顾各疾病的治疗方案,注意药物间相互作用及对脏器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