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迁延或初始慢性炎症而来,有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丘疹抓痕鳞屑、苔藓样变等损害特征,常有不同程度瘙痒、病程长易复发,病因分内部(过敏体质、慢性感染病灶等)和外部(食物、吸入物等),靠病史及典型皮疹表现诊断,儿童需用温和制剂保湿防搔抓,老人重保湿及综合治疗,女性特殊时期注意护理用药。
一、定义
慢性湿疹是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迁延不愈演变而来,或一开始就呈现慢性炎症表现,是一种具有慢性炎症特征的皮肤疾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
二、临床表现
1.皮肤损害特征:患部皮肤出现浸润性暗红斑,其上有丘疹、抓痕、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呈现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还可能伴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皮疹多局限,边界较清楚。
2.症状特点:常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瘙痒程度因人而异,可因搔抓等刺激加重病情,病程慢性,可持续数月甚至更久,且容易复发。
三、病因
1.内部因素
过敏体质:患者自身具有易发生过敏反应的体质,这是慢性湿疹发生的内在基础之一,遗传等因素可能导致个体过敏体质的形成。
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道寄生虫病等慢性感染性疾病,可能成为致敏因素引发慢性湿疹。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等)可能影响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增加慢性湿疹的发病风险。
血液循环障碍:如静脉曲张等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可能影响皮肤的营养供应和代谢,诱发慢性湿疹。
神经精神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神经精神状态异常,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皮肤的免疫和代谢,促使慢性湿疹的发生与发展。
2.外部因素
食物因素:某些食物可引起过敏反应从而诱发或加重慢性湿疹,常见的有鱼虾、牛羊肉、海鲜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吸入物因素: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吸入性物质可成为过敏原,接触后可能引发皮肤的过敏炎症反应,导致慢性湿疹。
生活环境因素:炎热、干燥的环境,或者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等,都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增加慢性湿疹的发病几率。
化学物质刺激: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接触皮肤后可能引起刺激或过敏,诱发慢性湿疹。
四、诊断依据
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过程、有无急性亚急性湿疹病史等)以及典型的皮疹表现来进行诊断,一般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观察皮肤损害的特征即可初步诊断,必要时可能会结合相关检查排除其他类似皮肤疾病。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患慢性湿疹时需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温和的外用制剂,同时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保湿,避免过度搔抓,因为儿童皮肤稚嫩,搔抓易导致皮肤破损加重病情,且要关注其生活环境中可能的过敏原,如衣物材质等。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多干燥,患慢性湿疹时要注重保湿护理,可使用温和的保湿剂保持皮肤水分,同时由于老年人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选择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案。
3.女性:女性在经期、孕期等特殊时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慢性湿疹的病情,经期时要注意局部皮肤的清洁和护理,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肤的卫生用品;孕期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同时要关注激素变化对皮肤症状的影响,加强皮肤监测和日常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