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的评估包括病史采集(月经史、生育史、性生活史、既往盆腔炎病史)、症状表现评估(下腹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月经异常、全身症状)、体格检查(腹部检查、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和ESR、病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MRI),各方面从不同角度对盆腔炎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病情。
一、病史采集
1.月经史:了解月经的周期、经期、经量等情况,慢性盆腔炎患者可能有月经紊乱的表现,如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不同年龄女性月经情况有所差异,青春期女性月经初潮尚不稳定,育龄期女性月经紊乱需重点关注是否与盆腔炎相关。
2.生育史:询问是否有流产、分娩史,尤其是有宫腔操作史者,如人工流产、刮宫等,这些操作可能增加盆腔炎的发生风险,不同生育状态的女性,如未育、已育女性,宫腔操作史对盆腔炎诊断的影响不同。
3.性生活史:了解性生活开始年龄、性伴侣数量等,多个性伴侣等高危性行为可能增加盆腔炎的患病几率,不同性别在性生活史方面对盆腔炎诊断的意义不同,女性需重点关注自身性生活相关情况。
4.既往盆腔炎病史:既往有盆腔炎发作史者,再次发生慢性盆腔炎的可能性较大,不同病史时长的患者,病情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二、症状表现评估
1.下腹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或坠胀感,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不同年龄女性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述可能有差异,青春期女性可能因表述不清而容易被忽视。
2.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表现为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伴有异味,不同生理状态下阴道分泌物本就有一定变化,盆腔炎导致的分泌物异常需与生理性分泌物增多相鉴别。
3.月经异常:如前所述,可有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等情况,年龄较小的女性月经本身尚不稳定,需注意区分正常生理波动与盆腔炎导致的月经异常。
4.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有低热、乏力等,若病情迁延不愈,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的患者全身症状表现可能不同,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全身不适。
三、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下腹部可有轻度压痛,附件区增厚、压痛,若形成盆腔包块,可触及边界不清的包块,不同体型患者腹部触诊感受不同,肥胖患者可能增加触诊难度。
2.妇科检查:阴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宫颈可有举痛,子宫体可有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增厚、压痛或可触及包块,不同性别生殖系统解剖结构不同,妇科检查时需注意操作规范。
四、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能轻度升高,反映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不同年龄患者血常规指标正常范围略有差异,儿童血常规指标与成人不同。
2.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CRP升高、血沉加快提示体内有炎症活动,CRP和ESR水平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感染程度、个体基础健康状况等。
3.病原体检测:可通过阴道分泌物涂片、培养等检测病原体,如淋病奈瑟菌、衣原体等,不同病原体感染导致的盆腔炎表现可能有所不同,性活跃期女性病原体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五、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可发现盆腔内有炎性渗出、输卵管增粗、输卵管卵巢囊肿等改变,B超检查对盆腔情况的显示有一定局限性,肥胖患者可能影响图像清晰度。
2.磁共振成像(MRI):对于盆腔内复杂病变的诊断有一定优势,能更清晰显示盆腔组织结构,但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检查费用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