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囊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见类型,异位内膜种植卵巢周期性出血形成含暗褐黏糊陈旧血囊肿,发病因经血逆流等,表现为进行性痛经、不孕,超声见附件区边界清囊性暗区内有细密光点,MRI呈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治疗用药物或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子宫腺肌症是内膜腺体间质侵入子宫肌层致肌层增生,多与妊娠分娩等子宫肌层损伤有关,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进行性痛经,超声见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不均有时有点状强回声,MRI可见子宫肌层内异常信号灶,治疗用药物或子宫切除术、病灶切除术,育龄期巧囊患者需关注生育计划,子宫腺肌症经产妇备孕需评估妊娠风险,围绝经期患者症状可能随雌激素下降缓解但仍需定期复查排查恶性病变。
一、巧囊与子宫腺肌症的定义
巧囊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常见类型,异位内膜种植于卵巢并周期性出血,形成内含暗褐色黏糊状陈旧血的囊肿。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肌层弥漫性或局限性增生的疾病。
二、发病机制
(一)巧囊
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随经血逆流等途径种植于卵巢,在卵巢内周期性出血,逐渐形成囊肿,囊液因含铁血黄素呈巧克力样。
(二)子宫腺肌症
多与多次妊娠、分娩、人工流产等造成子宫肌层损伤有关,子宫内膜基底层细胞侵入肌层并增殖,引发子宫肌层肥厚。
三、临床表现
(一)巧囊
1.痛经:呈进行性加重,月经期间囊肿内出血增多致囊内压力升高,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疼痛。2.不孕:异位病灶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及盆腔环境,干扰排卵、受精及受精卵着床。
(二)子宫腺肌症
1.经量过多:子宫肌层结构改变影响子宫收缩,导致经期出血量增多。2.经期延长:子宫肌层病变使内膜剥脱时间延长。3.进行性痛经:痛经程度随病程进展逐渐加重,经期子宫肌层内异位内膜出血刺激周围组织致疼痛。
四、诊断方法
(一)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巧囊表现为附件区边界清晰的囊性暗区,内可见细密光点;子宫腺肌症超声可见子宫均匀增大、肌层回声不均,有时可见点状强回声(异位内膜钙化)。2.MRI检查:对巧囊与子宫腺肌症的诊断及病变范围评估更精准,巧囊在MRI上呈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特点,子宫腺肌症可见子宫肌层内异常信号灶。
五、治疗方式
(一)巧囊
1.药物治疗:可选用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内膜萎缩。2.手术治疗:对于较大囊肿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腹腔镜下囊肿剥除术,但术后有复发可能。
(二)子宫腺肌症
1.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可缓解痛经症状;GnRH-a也可用于缩小子宫体积、改善症状。2.手术治疗:对于无生育需求、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子宫切除术;对于有生育需求者,可尝试病灶切除术,但复发风险较高。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育龄期女性
巧囊患者需关注生育计划,因巧囊可能影响卵巢功能及盆腔环境,建议尽早评估生育力,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助孕技术;子宫腺肌症患者中经产妇发病率相对高,备孕时需评估子宫肌层状态及妊娠风险,孕期需密切监测子宫情况,警惕子宫破裂等风险。
(二)围绝经期女性
巧囊与子宫腺肌症患者进入围绝经期后,症状可能随雌激素水平下降有所缓解,但仍需定期复查,监测病灶变化,若出现异常阴道出血等情况需及时就诊排查恶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