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外伤性白内障
外伤性白内障由机械性、辐射性、电击性等外伤引起晶状体混浊,发病原因包括机械性外伤(挫伤、穿通伤)、辐射性外伤(紫外线、电离辐射)、电击性外伤;临床表现有视力下降、晶状体混浊表现;诊断靠眼部检查(裂隙灯、眼底检查);治疗原则是手术治疗(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需依眼部损伤情况定时机);特殊人群中儿童要尽早手术防影响视力发育,老年人要关注全身状况及加强术后护理,孕期要多学科会诊权衡治疗方案。
一、发病原因
1.机械性外伤:
挫伤:多因钝力撞击眼部所致,例如球类运动中被球击中、交通事故中面部受到撞击等。外力作用于眼部后,可使晶状体纤维肿胀、断裂,进而导致晶状体混浊。
穿通伤:锐器刺入或异物碎片进入眼内造成晶状体损伤,这种损伤会直接破坏晶状体的正常结构,使晶状体蛋白泄漏,引发晶状体混浊。
2.辐射性外伤:
紫外线:长期暴露在强紫外线环境下,如高山地区、雪地等,紫外线可损伤晶状体,导致晶状体混浊。
电离辐射:如核辐射、X线等,电离辐射可引起晶状体细胞的DNA损伤、代谢紊乱等,从而引发白内障。
3.电击性外伤:雷电击伤或电器漏电电击眼部,电流通过眼部组织时产生的热效应等可损伤晶状体,导致晶状体混浊。
二、临床表现
1.视力下降:根据晶状体混浊的程度不同,视力下降的程度也有所差异。轻度混浊可能对视力影响较小,而严重混浊时视力可明显下降,甚至仅存光感。
2.晶状体混浊表现:
挫伤性白内障:可表现为晶状体囊膜破裂,房水进入晶状体,初期可呈局限性混浊,随着时间推移,混浊可能逐渐扩散。
穿通伤性白内障:若伤口较小,晶状体可能仅出现部分混浊;若伤口较大,晶状体可完全混浊,同时可能伴有眼内其他结构的损伤,如虹膜损伤、睫状体损伤等。
辐射性白内障:不同类型的辐射导致的白内障表现有所不同,一般早期可出现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1.眼部检查:
裂隙灯检查:可清晰观察晶状体混浊的部位、范围、程度等情况,是诊断外伤性白内障的重要方法。通过裂隙灯检查能看到晶状体纤维的损伤、混浊的形态等。
眼底检查:了解眼底情况,排除是否同时存在眼底损伤等并发症。因为外伤性白内障可能同时合并视网膜、视神经等眼部结构的损伤。
四、治疗原则
一旦发现外伤性白内障,通常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但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需要根据眼部损伤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果同时合并眼内严重感染等情况,可能需要先控制感染等情况后再考虑手术。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外伤性白内障时,由于儿童的晶状体代谢活跃,晶状体混浊可能进展较快,且儿童的视觉发育关键期,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严重影响视力发育,导致弱视等严重后果。所以对于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应尽早评估手术时机,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以最大程度保障儿童的视力发育。
2.老年人:老年人发生外伤性白内障时,除了考虑手术治疗外,还需关注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这些全身疾病可能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术后恢复,在术前需要对全身状况进行良好的控制。同时,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需要加强术后的护理,注意眼部卫生等。
3.女性孕期:孕期发生外伤性白内障时,需要谨慎考虑治疗方案。因为孕期用药等需要特别谨慎,手术也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一定影响。此时需要多学科会诊,综合评估眼部情况和孕妇的全身情况,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