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维护治疗。局部治疗有清除局部菌斑微生物(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消除牙周袋(牙周手术);全身治疗包括抗生素应用(严格掌握适应证,特殊人群谨慎用)、控制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患者需积极控血糖);维护治疗需定期复查(根据病情、人群调整频率)和口腔卫生指导(传授正确方法,提醒避免不良生活方式)
一、局部治疗
1.清除局部菌斑微生物
龈上洁治: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去除牙龈上的牙石、菌斑等。牙石是菌斑矿化形成的,长期存在会刺激牙周组织,导致炎症加重。研究表明,龈上洁治能有效减少龈沟内的细菌数量,改善牙龈炎症。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患者,只要没有超声波洁牙的禁忌证,如严重心脏病患者安装有心脏起搏器等情况,均可进行龈上洁治。有吸烟史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进行龈上洁治,因为吸烟会促进牙石形成和菌斑堆积,加重牙周炎症。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用比较精细的器械去除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石和菌斑,平整牙根面,使根面光滑,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再附着。这对于深牙周袋的急性牙周炎患者尤为重要,深牙周袋内是细菌聚集的主要部位,通过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可以清除这些感染源。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控制好血糖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该操作,但需要更加注意术后感染等情况,因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2.消除牙周袋
牙周手术:当牙周袋较深,通过上述局部治疗不能有效消除时,可能需要进行牙周手术,如翻瓣术等。翻瓣术可以使术者直接观察牙周病变情况,彻底清除感染组织,修整牙槽骨形态等。对于一些青少年患者,若牙周炎是由于局部因素和自身发育等多种因素引起,在身体发育基本完成后,可根据病情考虑是否进行牙周手术。而对于老年患者,要评估其全身健康状况,如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等,手术前需控制好基础疾病,以确保手术安全。
二、全身治疗
1.抗生素应用
一般情况下,急性牙周炎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等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常用的有阿莫西林等广谱抗生素,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牙齿发育等的抗生素,如四环素类药物在8岁以下儿童禁用。对于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抗生素需非常谨慎,要权衡利弊,因为某些抗生素可能对胎儿等产生不良影响,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抗生素。
2.控制全身性疾病
如果患者伴有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需积极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牙周炎的治疗和预防复发。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血糖控制不宜过低,以免发生低血糖等并发症,同时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三、维护治疗
1.定期复查
急性牙周炎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一般每3-6个月复查一次。复查时要检查牙龈炎症情况、牙周袋深度、牙齿松动度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复查频率可能会根据病情有所调整,青少年患者由于生长发育等因素,可能需要更密切的复查。对于吸烟患者,复查间隔可能相对缩短,因为吸烟对牙周组织的不良影响较大,需要更频繁地监测牙周状况。
2.口腔卫生指导
向患者传授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方法,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使用牙线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因为儿童自我口腔清洁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老年患者,要考虑其手部灵活性等因素,指导其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如较大手柄的牙刷等,以方便其进行口腔清洁。同时,要提醒患者避免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牙周炎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