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局部异常生长的散在病变,可为良性或恶性,发病率高,多数无症状,超声等检查可助诊断,需据情况治疗;甲状腺瘤是甲状腺滤泡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低,多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超声等检查可助诊断,一般建议手术治疗,两者在定义性质、发病情况、临床表现、检查特点及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
一、定义与性质
1.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甲状腺退行性变、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它只是一个形态学上的描述,可为良性或恶性。
2.甲状腺瘤:是甲状腺滤泡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属于甲状腺结节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为单发,有完整包膜,生长缓慢。
二、发病情况
1.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较高,通过超声检查,成人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可高达20%-70%,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碘或低碘饮食、长期暴露于辐射环境等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有甲状腺疾病家族史者发病风险也相对较高。
2.甲状腺瘤:相对甲状腺结节来说发病率较低,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发病可能与性别、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比如有甲状腺瘤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略有升高。
三、临床表现
1.甲状腺结节: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做颈部超声时发现。当结节较大时可能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等;若为恶性结节,还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其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与结节的性质、大小、是否有功能等有关,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比如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更警惕。
2.甲状腺瘤:一般表现为颈部无痛性肿块,多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随吞咽上下移动,生长缓慢,多数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若为高功能腺瘤,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如心慌、多汗、手抖、消瘦等,女性患者在育龄期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影响病情表现。
四、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1.甲状腺结节:超声检查是常用的初步检查方法,可初步判断结节的大小、形态、边界、血流等情况,良性结节多呈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则;恶性结节多呈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内部有微小钙化等。实验室检查方面,若考虑结节有功能,可检测甲状腺功能,如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等,良性结节甲状腺功能一般正常,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可出现T3、T4升高,TSH降低等;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是鉴别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进行FNAC时操作需注意相关要点,以保证检查准确性。
2.甲状腺瘤:超声表现多为边界清晰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有包膜,内部回声均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部分患者可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表现,如高功能腺瘤时甲状腺功能改变如上述,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提示为甲状腺滤泡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等。
五、治疗原则
1.甲状腺结节:需根据结节的性质、大小、有无症状等综合决定治疗方案。良性结节若无症状且无恶性征象,定期随访观察即可;若结节较大有压迫症状或怀疑恶性,则需考虑手术治疗等;不同年龄患者随访或治疗的频率和方式可能不同,儿童甲状腺结节更需谨慎评估,女性患者在妊娠等特殊时期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策略。
2.甲状腺瘤:一般确诊后多建议手术治疗,因为甲状腺瘤有一定恶变可能,且即使为良性,较大的腺瘤也可能产生压迫等症状,手术是较为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的甲状腺瘤,可能需要在术前或术后进行相应的甲状腺功能调节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