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瘤在定义、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有区别,甲状腺结节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多见,多数无症状,部分伴功能异常,检查有超声、甲功、FNAC等,良性定期随访、恶性手术等;甲状腺瘤是甲状腺滤泡细胞来源的良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下女性,一般无症状,检查有超声、核素扫描等,确诊后多手术治疗。
甲状腺瘤:是甲状腺滤泡细胞来源的一种良性肿瘤,是甲状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为单发,有完整包膜,生长缓慢。
发病特点
甲状腺结节:
年龄与性别: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的内分泌特点等因素相关。例如在青春期、妊娠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女性甲状腺结节的发生风险可能会有所变化。
病因多样:环境因素如辐射暴露(儿童期头颈部接受过放射性照射者,甲状腺结节发生风险增加)、饮食中碘摄入异常(碘缺乏或碘过量都可能导致甲状腺结节)等都可能引发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瘤: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40岁以下的女性,女性发病几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激素等因素有关。
病因相对较单一:目前认为可能与基因改变等因素有关,但相对甲状腺结节来说,病因没有甲状腺结节那么多样复杂。
临床表现
甲状腺结节:
多数无症状:许多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是在体检超声检查时被发现。当结节较大时,可能会出现压迫症状,如压迫气管可引起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导致吞咽困难,压迫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等。
部分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果是功能性的甲状腺结节,如高功能腺瘤,可出现甲亢相关表现,如心慌、手抖、多汗、消瘦等;如果是甲状腺炎相关的结节,可能会有甲状腺疼痛等炎症表现。
甲状腺瘤:
一般无症状:大多也是在体检时发现颈部肿块,肿块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随吞咽上下移动,生长缓慢。少数较大的甲状腺瘤也可能出现压迫症状,但相对甲状腺结节来说,因压迫导致症状的情况相对较少。
辅助检查
甲状腺结节:
超声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以初步判断结节的大小、数目、位置、质地(实性或囊性)、形状、边界、钙化情况、血供情况等。例如,实性低回声结节、微钙化、边界不清、纵横比大于1等超声表现提示甲状腺结节有恶性可能。
甲状腺功能检查:了解甲状腺的功能状态,如T3、T4、TSH等指标,以判断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通过抽取结节内的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明确结节的性质。
甲状腺瘤:
超声检查:可发现甲状腺内的占位性病变,有助于初步判断肿瘤的特征,但与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相似性,需要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鉴别。
甲状腺核素扫描:甲状腺瘤一般表现为“温结节”(功能正常),但如果是高功能甲状腺瘤则表现为“热结节”。
甲状腺球蛋白测定:甲状腺瘤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可能会有一定变化,但特异性不如FNAC等检查。
治疗原则
甲状腺结节:
良性结节:如果甲状腺功能正常,结节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定期随访观察,一般3-6个月复查超声等检查,观察结节的变化情况。如果结节较大出现压迫症状或怀疑恶变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等。
恶性结节:一旦确诊为甲状腺恶性结节,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可能还需要根据情况进行放射性碘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等。
甲状腺瘤:
手术治疗:甲状腺瘤有发生恶变的可能,且随着瘤体增大可能会出现压迫等症状,所以一般确诊后多采取手术切除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甲状腺腺瘤切除术等。
总之,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瘤在定义、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等方面存在一定区别,通过多种检查手段综合评估可以较好地鉴别两者,并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