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多单发、有完整包膜,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异常生长的团块,分良恶性。影像学上甲状腺腺瘤超声多边界清、回声均匀,核素扫描多为温结节等,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多多发、边界可不规整等,恶性结节超声有边界不清等表现;临床表现上甲状腺腺瘤多数无症状,大时可压迫,少伴甲功异常,甲状腺结节良性大时可压迫,恶性可伴淋巴结肿大等;治疗上甲状腺腺瘤多建议手术,甲状腺结节良性无症状等可随访,恶变等需手术,恶性需综合治疗;特殊人群中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高,妊娠期需关注甲功等,老年需评估整体状况。
甲状腺腺瘤:是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良性肿瘤,多为单发,有完整包膜,组织学上可分为滤泡状腺瘤和乳头状囊性腺瘤等。其发生可能与甲状腺组织异常增生、遗传等因素相关,在病理结构上有相对清晰的细胞形态和边界特征。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异常生长的团块,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结节包括上述的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恶性结节主要是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碘摄入异常、放射性接触、遗传、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包含的范围更广,涵盖了多种不同性质的甲状腺内病灶。
影像学表现:
甲状腺腺瘤:超声检查时多表现为边界清晰、有包膜的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内部回声多均匀,周围甲状腺组织正常。在甲状腺核素扫描时,多为“温结节”,即结节的摄取核素功能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相似,但也有部分为“热结节”(结节摄取核素功能高于周围组织)或“冷结节”(结节摄取核素功能低于周围组织),不过良性的甲状腺腺瘤冷结节相对较少。
甲状腺结节:超声下良性结节边界也可较清晰,但结节性甲状腺肿多为多发结节,边界可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匀,可伴有钙化等情况;恶性结节超声下多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内部有沙粒样钙化等。核素扫描时良性结节可为温、热或冷结节,恶性结节多为冷结节,但冷结节不一定都是恶性,需进一步鉴别。
临床表现:
甲状腺腺瘤: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往往是体检时发现颈部肿块。当腺瘤较大时,可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压迫症状,一般很少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表现,除非腺瘤自主性分泌甲状腺激素导致甲亢。
甲状腺结节:多数良性结节无明显症状,当结节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出现与甲状腺腺瘤类似的压迫症状;而恶性结节除了可能有压迫症状外,还可能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可出现声音嘶哑等神经受侵犯表现,且部分甲状腺癌患者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髓样癌可分泌降钙素等导致相关临床表现。
治疗原则:
甲状腺腺瘤:一般确诊后多建议手术切除,因为存在一定恶变可能,尤其是滤泡状腺瘤有一定恶性倾向,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甲状腺结节:对于良性结节,若无症状且无恶变倾向,可定期随访观察;若结节较大有压迫症状或怀疑恶变则需手术治疗;对于恶性结节则需根据具体病理类型等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甲状腺腺瘤相对少见,若发现甲状腺结节需更加谨慎评估,因为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成人高,要密切观察结节变化,必要时尽早进行穿刺活检等明确性质,手术时需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等情况。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发现甲状腺结节或腺瘤需特别关注,因为甲状腺功能状态对胎儿发育至关重要。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及结节变化,手术时机选择需综合考虑妊娠阶段等因素,药物治疗需谨慎,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
老年人群:老年患者甲状腺腺瘤或结节的处理需评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心肺功能等。对于无症状且考虑良性的结节或腺瘤,可适当延长随访间隔;若需要手术,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术后加强护理,因为老年患者恢复相对较慢,并发症风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