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晕厥的病因多样,包括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心脏结构异常(瓣膜狭窄如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心肌病如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房间隔缺损等)、心包疾病(急性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其他因素(冠心病、肺栓塞);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发生心源性晕厥后恢复慢且易跌倒需加强护理,儿童和青少年不明原因晕厥要排查先天性心脏病,有心脏病家族史者需定期检查,孕妇有心脏疾病时发生晕厥风险增加要密切监测。
一、心律失常
1.缓慢性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由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窦房结冲动形成障碍或窦房传导障碍,可出现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使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引起脑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房室传导阻滞,尤其是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会导致心室率显著减慢,心输出量下降,引发晕厥。老年人由于心脏传导系统退行性变,更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
2.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心室率过快,心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明显降低,导致脑供血减少而晕厥。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时,同样会因心室率过快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引发晕厥。年轻人如果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发生快速性心律失常导致晕厥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心脏结构异常
1.瓣膜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使左心室射血受阻,左心室后负荷增加,心输出量受限,在运动、情绪激动等增加心脏负荷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晕厥。老年患者主动脉瓣可能因钙化等原因出现狭窄。二尖瓣狭窄,可导致左心房压力升高,肺淤血,心输出量减少,尤其是在快速房颤发作时,更容易发生晕厥。
2.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肥厚的心肌可导致心室流出道梗阻,影响心脏射血,在运动时心脏需氧量增加,但心输出量不能相应增加,从而引发晕厥。扩张型心肌病,由于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也可能导致晕厥。有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生晕厥的风险相对较高。
3.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存在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由于右向左分流,导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脑缺氧,在哭闹、活动等情况下可诱发晕厥。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在病情严重、出现艾森曼格综合征时,也可能发生晕厥。儿童和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出现晕厥需特别关注。
三、心包疾病
1.急性心脏压塞:由于心包腔内液体迅速增加,心包内压力升高,限制心脏舒张,使心脏充盈受限,心输出量急剧减少,导致晕厥。常见于外伤、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等情况。
2.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增厚、粘连、纤维化,限制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功能,使心输出量减少,在劳累等情况下可能发生晕厥。
四、其他因素
1.冠心病: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梗死,影响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功能,可引起心输出量下降,导致晕厥。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发生晕厥的可能性较大。中老年人患冠心病的概率较高,发生心源性晕厥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2.肺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肺动脉压力急剧升高,右心室后负荷增加,右心功能不全,心输出量减少,引发晕厥。长期卧床、下肢静脉曲张、肥胖等人群发生肺栓塞导致晕厥的风险相对较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心脏储备功能差,发生心源性晕厥后恢复相对较慢,且容易发生跌倒等意外,家属应加强护理,避免老人单独活动。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晕厥,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关注心脏健康。孕妇在孕期心脏负担加重,若本身存在心脏疾病,发生心源性晕厥的风险增加,需密切监测心脏功能,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产检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