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囊肿是甲状腺内含有清亮或血性液体的良性囊状物,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无回声区;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细胞局部异常生长的散在病变,分良恶性,超声表现多样。两者病因不同,甲状腺囊肿与碘摄入、先天发育等有关,甲状腺结节与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有关。临床表现有别,囊肿小无症状,大时压迫致相应症状,结节多数无症状,大时压迫或伴功能异常等。诊断方法不同,囊肿靠超声及穿刺,结节需多种检查,鉴别靠影像学和病理。特殊人群中儿童、妊娠期女性、老年人群各有不同情况需关注。
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细胞在局部异常生长所引起的散在病变,可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可单发或多发,可分为良性和恶性。
超声表现差异
甲状腺囊肿:超声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内部透声好,后壁及后方回声增强。
甲状腺结节:超声下可为低回声、等回声或高回声结节,低回声结节相对恶性风险较高,等回声及高回声结节良性可能性较大,但仅通过回声不能确诊良恶性,还需结合结节形态、边界、有无钙化等其他特征综合判断。
病因区别
甲状腺囊肿病因:可能与碘摄入异常(如长期缺碘或碘摄入过多)、先天性甲状腺发育异常、甲状腺炎症(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甲状腺退行性变等有关。例如,长期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扩张,形成囊肿。
甲状腺结节病因:
年龄与性别:多见于中年女性,可能与女性激素水平有关。儿童时期颈部接受过放射治疗者,甲状腺结节发生风险明显增高。
生活方式:长期压力过大、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增加甲状腺结节发生几率。
病史:有甲状腺炎病史者,甲状腺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形成结节;有甲状腺腺瘤病史者,也属于甲状腺结节的一种来源。
临床表现不同
甲状腺囊肿:较小的囊肿通常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时发现。较大的囊肿可压迫周围组织,出现颈部压迫感、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若囊肿内出血,可导致短期内结节迅速增大,伴有疼痛。
甲状腺结节: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常在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颈部时发现。当结节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时,可出现与甲状腺囊肿类似的压迫症状;若为恶性结节,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声音嘶哑、颈部淋巴结肿大等表现;部分甲状腺结节可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出现多汗、心慌、手抖等症状,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出现乏力、怕冷、水肿等症状。
诊断方法及鉴别要点
诊断方法:
甲状腺囊肿:主要依靠超声检查,超声可明确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等。必要时可进行穿刺抽液检查,若抽出液体为清亮液体,多为单纯囊肿,若为血性液体,需进一步排查有无恶性可能。
甲状腺结节:除超声检查外,还可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如测定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甲状腺核素扫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等。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方法,通过获取结节细胞进行病理分析,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
鉴别要点:主要通过影像学特征及病理检查来鉴别。甲状腺囊肿在超声下有典型的无回声表现,而甲状腺结节超声表现多样,且最终需依靠病理检查明确性质。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甲状腺囊肿或结节相对少见,若儿童发现甲状腺结节,由于儿童甲状腺组织对射线敏感,有颈部放射史的儿童更需重视,需密切观察结节变化,因儿童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成人稍高,应尽早明确结节性质。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甲状腺功能状态变化较大,发现甲状腺囊肿或结节时,需综合考虑妊娠因素。甲状腺激素对胎儿发育重要,若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需谨慎处理,同时超声监测结节变化要更加关注对胎儿的影响,一般优先采用对胎儿影响小的检查方法。
老年人群:老年人群甲状腺囊肿或结节的诊断需综合评估,老年人体质较弱,对于恶性结节的处理要权衡手术等治疗方式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的耐受程度,同时要关注老年人可能合并的其他基础疾病对甲状腺相关治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