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身疾病

来源:民福康

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其范围涵盖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影响因素包括心理、社会和生理因素,不同人群(儿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心身疾病特点不同且各有注意事项,治疗原则为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模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并以预防为主。

一、心身疾病的定义

心身疾病是一组发生发展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表现为躯体症状,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

二、心身疾病的范围

1.消化系统:常见的心身疾病有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心理压力可影响胃肠道的蠕动、分泌和血液供应等,从而引发或加重这些疾病。例如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状态下,胃酸分泌增加,容易导致消化性溃疡。

2.心血管系统: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都可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长期的精神紧张、愤怒、敌意等情绪可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3.呼吸系统:支气管哮喘是较为典型的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发作。强烈的情绪变化如焦虑、恐惧等可导致气道痉挛,引发哮喘症状。

4.内分泌系统: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疾病也受心理因素影响。心理应激可影响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使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等分泌异常。

5.皮肤系统: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斑秃等皮肤疾病常与心理压力、情绪波动相关。精神紧张可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免疫功能改变,从而诱发或加重皮肤病变。

6.肌肉骨骼系统:类风湿关节炎、紧张性头痛等疾病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长期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可使肌肉紧张度增加,引发疼痛和炎症。

三、心身疾病的影响因素

1.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状态、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等心理因素与心身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例如,具有A型性格(急躁、争强好胜、时间紧迫感强)的人更容易患冠心病;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情绪中的人患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风险较高。

2.社会因素: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婚姻变故、失业等重大生活挫折,以及长期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社会因素,都可能成为心身疾病的诱发因素。

3.生理因素:个体的遗传素质、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状态等生理因素也在心身疾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具有某些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更容易患病。

四、不同人群的心身疾病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心身疾病可能表现为遗尿症、口吃、神经性厌食等。儿童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家庭环境、学校压力等对其影响较大。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当孩子出现异常行为时,要及时给予关心和引导,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2.青少年:青少年时期面临学业压力、社交问题等,常见的心身疾病有考试焦虑、神经性呕吐等。家长和老师应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方法。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和社交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

3.成年人:成年人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容易患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心身疾病。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学会放松身心,如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缓解压力。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4.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因退休、身体机能下降、亲人离世等因素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引发心身疾病,如老年抑郁症、睡眠障碍等。家人应多关心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需求,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定期带老年人进行体检,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

五、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1.综合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疗应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综合治疗模式,既要治疗躯体症状,又要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等。

2.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心理特点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预防为主: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调整心理状态等措施,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对于预防心身疾病至关重要。

了解疾病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但以躯体症状表现为主的疾病,主要特点包括:①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②表现为躯体症状,有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已知的病理生理过程;③不属于躯体形式障碍。心身疾病的流行病学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流调资料。 国内资料显示,在综合性医院的初诊病人中,有近1/3的患者所患的是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非精神科医生很少关注这些患者的心理因素,也很少把这些他们认为是内科的疾病而看成与精神科相关,因此患者往往接受的是躯体治疗,心理社会因素方面很少得到关注。
了解详情
了解疾病
自测工具
行动指南
延展阅读
民福康 | 为用户打造的实用医典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蒋少艾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功效包括抗焦虑、抗抑郁、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情绪状态、辅助治疗多种心身疾病。 1.抗焦虑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内含的氟哌噻吨是一种神经阻滞剂,能够调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活动,从而有效缓解焦虑症状。无论是轻至中度的焦虑症,还是伴随抑郁情绪的焦虑状态,该药物
治疗痛风的最佳方法
郝学喜 主治医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三甲
治疗痛风的最佳方法是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心理治疗等。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许多疾病的首选方案,通过口服、注射或外用等方式,将药物送达病灶,以达到缓解症状、控制病情或治愈疾病的目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抗生素、抗炎药、激素、免疫调节剂等,需根据病情和医嘱使用。 2.物理治疗
精神病学
梁军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精神病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人类精神疾病的学科。 精神病学深入探讨精神发育障碍的病因、症状特点以及临床咨询、诊断、康复、社会管理、司法鉴定和精神障碍等级评定等核心问题。精神病学不仅涉及医学遗传学、心理发育学和社会科学等理论领域,还与心理咨询紧密结合,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学科广泛覆盖各种精神病症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作用和功效
刘建成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功效有抗抑郁与抗焦虑、调节神经功能、改善情感淡漠、安抚情绪,可以起到治疗医院和焦虑症、治疗神经衰弱、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缓解焦躁不安情绪等作用。 1.抗抑郁与抗焦虑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作用,对于轻至中度抑郁症和焦虑症有显著治疗作用。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改善患者的情绪
心理ct
刘建成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心理CT,全称为MMPI多相个性计算机解释诊断专家系统,是一套智能化、网络化的心理测试评估系统,它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对受试者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进行全面测量。 心理CT的测量内容极为广泛,涉及感知觉、思维、情绪、意志行为、睡眠、心理发育、性心理、婚恋和家庭问题、心理防御机制以及各类心理疾病等多个方面
看心理医生挂什么科
刘建成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三甲
看心理医生可以挂心理咨询科、心理科、精神科、心身医学科等科室。 1、心理咨询科 心理咨询科是专门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和初步干预的科室,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具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个体或团体的心理咨询服务。 2、心理科 心理科通常设在精神病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中,专门负责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该
哪些人易患消化性溃疡
李保双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三甲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易患消化性溃疡的人群主要包括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的人、饮食无度、暴饮暴食的人、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人、患有某些慢性疾病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等。 1.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的人 消化性溃疡属于典型的心身疾病范畴,心理因素可影响胃液分泌。长期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过
米索前列醇片的副作用?
姚志远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三甲
米索前列醇片是一种合成的前列腺素E1衍生物,具有子宫兴奋和宫颈软化的作用,主要用于药物流产、足月引产和防治早产。以下是关于米索前列醇片的一些信息: 一、功效与作用 1.终止妊娠 米索前列醇片可用于终止停经49天内的早期妊娠,与米非司酮序贯合并使用,可提高完全流产率。 2.引产 米索前列醇片也可
精神障碍是怎么回事
蒋少艾 主任医师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三甲
精神障碍主要是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生物学因素等原因引起的。 一、心理、社会因素 1.人格特征 内向、懦弱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遇到困难时,可能会产生悲观、焦虑的情况,易患神经症、心身疾病等;强迫性格易患强迫症;分裂样人格易患精神分裂症。 2.应激 患者长期处于不良的应激状态中时,可造成其心理发生不
男人突然不举的原因
宋飞朋 主治医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三甲
提高自身免疫力非常重要,这就是使自我调节作用显著起来,因为在积极的治疗同时要调整心态,放松心情,或者虽然有勃起且有一定程度的硬度,但不能保持性交的足够时间,因而妨碍性交或不能完成性交。 引起阳痿的原因很多:一是精神方面的因素,如夫妻间感情冷漠或因某些原因产生紧张心情,可导致阳痿。如果性交次数过多,使
如何预防心身疾病
苏英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三级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心身疾病预防,需要同时兼顾心身两方面。具体预防工作:部分患者心理素质存在弱点,比如易暴怒、抑郁、孤僻、多疑倾向,患者需要通过早期心理指导,加强其健全个性培养。如果患者出现明显行为问题,比如吸烟、酗酒、多食、缺少运动、A型性格,需要利用心理学知识进行矫正。如果患者对工作和生活环境存在明显应激源,
什么是心身疾病
苏英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三级
随着科技发展,医学模式已由原来单纯生物学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研究发现,许多疾病发生、发展、转归、防治,都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由于社会、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因素变化,各种竞争日益趋烈,都会影响心理行为,产生一定生理反应,持久、过重的心理反应,导致心身疾病。所谓心身疾病,主要以躯体患病为主诉,但是疾病发生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心身疾病易患因素是什么
苏英 副主任医师
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 三级
心身疾病发病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因素、遗传因素、社会因素。生物因素包括器官易患性、遗传、自主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紊乱,是引起心身疾病主要因素。个人因素,包括个人性格特点,比如A型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急躁、好胜,事业心强、有强烈竞争意识,易怒;A型性格人群容易患冠心病。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变革,学习工作生活及环境改变,宗教信仰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