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瘤的症状包括牙龈部位异常表现(牙龈肿胀,可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质地有软有韧,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妊娠期女性可能更肿胀;颜色可呈红或粉红,伴炎症更红,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色泽有别)、与牙齿的关系(逐渐增大可致牙齿移位,儿童期影响恒牙萌出排列,妊娠期影响进食,较大牙龈瘤可压迫牙周致牙齿松动,长期牙周病史者更易发生,不同年龄患者耐受程度不同)、伴随症状(易出血,刷牙等刺激可引,儿童、月经期女性更易,感染时可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老年患者痛觉不典型,糖尿病患者疼痛难控)。
牙龈部位的异常表现
牙龈肿胀:牙龈瘤常表现为牙龈部位的局限性肿胀,肿胀可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一。一般质地比较柔软,有的也可能因纤维增生而质地较韧。例如,患者可能会发现某一颗牙齿的牙龈处有明显的膨隆,肿胀范围可累及单个牙的牙龈乳头,也可累及多个牙的牙龈乳头。从年龄角度来看,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但在青少年和中青年中相对较为常见,不同年龄人群的肿胀表现可能在程度上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青少年患者的牙龈组织相对更脆弱,肿胀可能发展较快。女性在妊娠期时,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使原本存在的牙龈瘤变得更加肿胀,这与激素对牙龈组织的影响有关。
颜色改变:牙龈瘤的牙龈颜色可呈红色或粉红色,当伴有炎症时,颜色可能会更红,呈现出充血的状态。比如,炎症较明显的牙龈瘤部位,牙龈色泽鲜红,与周围正常牙龈颜色对比明显。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的患者,牙龈瘤部位的颜色可能会因烟草刺激而有一定改变,长期吸烟会导致牙龈局部环境变差,影响牙龈的色泽表现。有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的人群,牙龈瘤部位的颜色改变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口腔卫生差容易引发炎症,进而影响牙龈颜色。
与牙齿的关系
牙齿移位:随着牙龈瘤的逐渐增大,可能会对周围的牙齿产生挤压作用,导致牙齿出现移位现象。例如,前牙区的牙龈瘤可能会使相邻的牙齿向唇侧或舌侧发生移位,影响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关系。在儿童时期,如果发生牙龈瘤且未及时处理,可能会影响恒牙的萌出和排列,因为儿童的牙槽骨处于发育阶段,牙龈瘤对牙齿的影响可能会更显著地干扰牙齿的正常发育过程。女性在妊娠期发生牙龈瘤导致牙齿移位时,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妊娠期的特殊生理状态,牙齿移位可能会给孕妇的进食等日常活动带来不便,同时也需要谨慎处理牙龈瘤以避免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牙齿松动:较大的牙龈瘤可能会压迫牙周组织,导致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轻度的牙齿松动可能在患者进食时感觉牙齿有异样,而严重的牙齿松动则可能影响牙齿的正常功能。对于有长期牙周病史的患者,发生牙龈瘤时牙齿松动的情况可能会更易发生,因为原本就存在的牙周组织问题会增加牙龈瘤对牙齿支持组织的影响程度。不同年龄的患者,牙齿松动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患者对牙齿松动的感受可能相对更敏感,因为他们的牙齿替换过程还未完成,而老年患者本身牙齿的稳固性相对较差,牙龈瘤导致的牙齿松动可能会对其咀嚼功能产生较大影响。
伴随症状
出血:牙龈瘤容易发生出血情况,尤其是在刷牙、进食硬物或口腔受到刺激时。轻轻触碰牙龈瘤部位就可能引起出血,出血程度可轻可重,有的可能只是少量渗血,有的则可能出现较明显的出血现象。在儿童患者中,由于他们可能不太注意口腔卫生且比较活泼,刷牙等操作时更容易导致牙龈瘤出血,需要家长格外关注儿童的口腔卫生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牙龈瘤相关问题。女性在月经期时,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会使牙龈的血管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牙龈瘤出血的情况相对更易发生,此时需要女性患者更加注意口腔的清洁和护理,避免过度刺激牙龈瘤部位。
疼痛:一般情况下牙龈瘤本身可能不会有明显的疼痛,但当牙龈瘤发生感染时,就可能出现疼痛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微的胀痛,而有的患者可能会感到较为明显的疼痛,影响进食和日常生活。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痛觉敏感度可能相对降低,牙龈瘤感染时的疼痛表现可能不太典型,需要医生更加仔细地检查和判断。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牙龈瘤感染时疼痛可能会更难控制,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容易扩散,需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同时积极处理牙龈瘤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