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瘙痒疼痛的原因多样,包括感染因素(如霉菌性、滴虫性、细菌性阴道炎及外阴炎等)、局部皮肤病变(如外阴湿疹、外阴硬化性苔藓等)、全身性疾病因素(如糖尿病、黄疸、维生素缺乏等)以及其他因素(如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因素等)。感染因素中不同阴道炎和外阴炎各有其引发特点;局部皮肤病变有不同的表现及相关影响因素;全身性疾病通过不同机制导致外阴瘙痒疼痛;不良生活习惯和心理因素也会对外阴瘙痒疼痛产生作用。
一、感染因素
1.阴道炎相关感染
霉菌性阴道炎: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女性阴道内正常定植有白色念珠菌等菌群,当阴道内环境改变,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妊娠、糖尿病等情况时,念珠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剧烈,伴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稠厚豆渣样。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高,阴道内糖原含量增加,更易发生霉菌性阴道炎导致外阴瘙痒疼痛。
滴虫性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感染所致,通过性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阴道毛滴虫可寄生在阴道内,破坏阴道内环境,引起阴道黏膜炎症,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热感,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稀薄脓性、泡沫状、有异味。在性活跃期女性中较为常见,因为性接触是其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引起的混合感染,主要是乳杆菌减少,加德纳菌等厌氧菌增多。患者外阴瘙痒症状相对较轻,阴道分泌物有鱼腥臭味,灰白色,均匀一致,常与频繁性交、多个性伴侣等因素有关,性生活后症状可能加重。
2.外阴局部感染
外阴炎:多由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引起,如内裤过紧、卫生用品过敏、尿液粪便刺激等。外阴皮肤黏膜出现红肿、瘙痒、疼痛,严重时可形成溃疡或湿疹样改变。长期穿着不透气的化纤内裤,会使外阴局部温度和湿度升高,有利于细菌滋生,增加外阴炎发生风险,进而导致外阴瘙痒疼痛。
二、局部皮肤病变
1.外阴湿疹
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外阴皮肤过敏性炎症反应。内在因素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失调等,外在因素如外界刺激、接触过敏原等。表现为外阴瘙痒剧烈,局部皮肤红斑、丘疹、水疱,搔抓后可出现糜烂、渗出、结痂等,皮疹多呈对称性分布。过敏体质的女性更容易发生外阴湿疹,例如对某些洗涤剂、卫生巾等过敏时,就可能引发外阴湿疹导致瘙痒疼痛。
2.外阴硬化性苔藓
是一种以外阴及肛周皮肤萎缩变薄为主的皮肤病变。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遗传、性激素缺乏等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外阴瘙痒,病变早期外阴皮肤发红肿胀,出现粉红色或白色小丘疹,进一步发展可出现外阴皮肤萎缩变薄,阴道口狭窄等。多见于绝经后女性,但育龄期女性也可发病,其瘙痒程度因人而异,部分患者瘙痒较为明显,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三、全身性疾病因素
1.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阴道内糖原含量增加,有利于念珠菌生长繁殖,容易并发霉菌性阴道炎,从而出现外阴瘙痒疼痛症状。同时,高血糖状态会使局部神经末梢受到刺激,也会加重外阴瘙痒的感觉。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外阴清洁干燥,以减少外阴瘙痒疼痛的发生风险。
2.黄疸
当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时,可引起皮肤瘙痒,包括外阴皮肤瘙痒。黄疸患者由于胆汁淤积,胆盐沉积于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瘙痒感。例如肝细胞性黄疸、梗阻性黄疸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外阴瘙痒疼痛伴随全身皮肤黄染等表现。
3.维生素缺乏
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缺乏等。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皮肤干燥、脱屑,外阴皮肤也会受到影响出现瘙痒;B族维生素缺乏可能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外阴感觉异常,出现瘙痒疼痛。长期饮食不均衡、挑食的女性更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情况,进而引发外阴相关症状。
四、其他因素
1.不良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不佳:不注意外阴清洁,不勤换内裤,会导致局部细菌滋生,引起外阴瘙痒疼痛。例如长时间不清洗外阴,尿液、粪便等残留在外阴局部,刺激皮肤黏膜引发炎症反应。
穿着不适:经常穿紧身、不透气的内裤,会使外阴局部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增加外阴瘙痒疼痛的发生几率。尤其是在夏季,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2.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会影响神经功能,导致外阴感觉异常,出现瘙痒疼痛的主观感受。例如一些女性在面临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情况时,可能会出现外阴瘙痒疼痛症状,而通过心理调节后症状可能会有所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