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蚊症是因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致眼前有飘动黑影等表现,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与年龄等有关、数量少影响小,病理性由眼部疾病引起、症状可加重,可通过眼部检查诊断,生理性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病理性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儿童、老年人、近视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飞蚊症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现象,是指眼前出现飘动的小黑影,尤其看白色明亮背景时这种表现更明显,还可能伴有闪光感。从医学角度来说,它是由于玻璃体液化和后脱离引起的。正常情况下,玻璃体是透明的胶冻状物质,随着年龄增长或者某些病理因素影响,玻璃体逐渐液化,出现凝胶状物质的分离,从而产生漂浮物,这就是飞蚊症的基本病理基础。
二、分类
(一)生理性飞蚊症
1.产生原因:多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会发生生理性液化,这是一种正常的老化现象。例如,40岁以上的人群中,很多人会出现生理性飞蚊症。此外,近视人群由于眼轴拉长,也更容易出现生理性飞蚊症相关表现。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长期近距离用眼,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玻璃体的生理性变化,增加飞蚊症出现的几率。
2.特点:数量较少,对视力影响不大,通常不会突然增多或伴有其他严重眼部不适症状。
(二)病理性飞蚊症
1.产生原因:由眼部疾病引起,比如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等。视网膜裂孔可能是由于视网膜变性等原因导致,当出现视网膜裂孔时,玻璃体的液体可能会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从而引发飞蚊症相关表现;葡萄膜炎时,炎症会导致玻璃体出现炎症细胞等改变,引起飞蚊症;玻璃体积血则可能是由于视网膜血管破裂等原因,血液进入玻璃体腔,导致眼前出现飘动的黑影等飞蚊症表现。
2.特点:飞蚊症数量突然增多,或者伴有视力下降、闪光感突然增多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三、症状表现
主要症状就是眼前有飘动的黑影,其形态多样,可呈点状、线状、网状等。有的患者还可能伴有闪光感,尤其是在眼球转动或者改变体位时更容易感觉到闪光。对于生理性飞蚊症,一般这些症状相对稳定,对视力影响较小;而病理性飞蚊症引起的症状往往会进行性加重,需要引起重视。
四、诊断方法
医生通常会通过眼部检查来诊断飞蚊症。首先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年龄、视力变化情况、是否有眼部疾病史等。然后进行眼部常规检查,如视力检查、眼压测量,还会进行散瞳眼底检查,通过散瞳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眼底情况,查看是否存在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病理性改变;此外,眼部B超检查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玻璃体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玻璃体混浊等问题。
五、治疗与处理
(一)生理性飞蚊症
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平时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过度用眼疲劳,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即可。对于近视患者,要注意控制近视度数的进一步加深,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控制用眼时间等。
(二)病理性飞蚊症
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果是视网膜裂孔,可能需要进行激光封闭裂孔等治疗;如果是视网膜脱离,则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葡萄膜炎引起的病理性飞蚊症,需要进行抗炎治疗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原发病,同时密切关注眼部症状的变化。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出现飞蚊症相对较少见,如果儿童出现飞蚊症相关表现,家长要高度重视,因为儿童眼部疾病可能会影响其视觉发育。要及时带儿童到眼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先天性眼部疾病等情况。儿童时期要注意避免眼部外伤,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等可能导致飞蚊症的因素。
(二)老年人
老年人是飞蚊症的高发人群,随着年龄增长,眼部老化明显。老年人出现飞蚊症时,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因为老年人眼部疾病的发生率较高,如视网膜病变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可能导致眼部受到撞击的运动,防止因玻璃体后脱离等引起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同时,要控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眼部血管,增加病理性飞蚊症的发生风险。
(三)近视人群
近视人群由于眼轴拉长等原因,更容易出现飞蚊症相关问题。近视人群要注意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防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加深。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除了检查视力外,还要关注眼底情况,因为高度近视可能会引起眼底病变,进而导致病理性飞蚊症等问题。